语言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语言学论文格式、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把一切献给党》中显化现象的哈译探讨

日期:2024年01月2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33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1241605182060 论文字数:22522 所属栏目:语言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通过借鉴前人对显化现象的研究成果,以《把一切献给党》原著和哈译本为研究语料,结合胡开宝对显化的定义,以及胡开宝、朱一凡对显化的分类为理论基础,从概念功能信息显化、人际功能信息显化、语篇功能信息显化这三个方面对《把一切献给党》哈译本中出现的显化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显化现象的原则和翻译方法,最后总结出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一章显化现象及理论概述

1.1显化现象的定义

显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学者维奈和达贝尔内(Vinay&Darbelnet)提出的,他们将其解释为“把源语文本中只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但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来的信息添加到目标语之中的过程”。①他们认为在译本中出现的“显化”现象是一种翻译策略。

随着学者们对这一研究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以色列学者Blum-Kulka在语篇衔接功能的基础上,对显化现象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由此提出了“显化假说”,即“译者对原文的解释过程可能导致译文比原文冗长。这一冗长现象表现为译者提高了译文在衔接层次上的显化程度”。②Blum-Kulka认为,显化现象的出现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理解造成的,而不是因为不同语言之间有差异性。针对这一假说,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显化假说”定义过于狭窄,显化的表现形式不仅体现在语篇衔接转换层面,还体现在其他表现方式上,例如在翻译文本中通过强调、词汇等手段来表达原文中隐含未说明的信息,以此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美感。其次,显化现象的产生不只是翻译过程本身固有属性导致的,也有可能是不同语言体系的差异所导致的。由此,围绕这一主题的实证不断涌现,实现了在翻译对比中显化研究的突破。

学者柯飞、胡开宝进一步对显化现象的定义做出阐述。柯飞认为显化在翻译中作为一种普遍现象,不应该只是单纯地理解为语言衔接形式上的变化,还应包括意义上的显化转换,即在译文中添加了有助于译文读者理解的显化表达,或者说将原文隐含的信息显化于译文中,使意思更明确,逻辑更清楚。③而胡开宝在整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后,重新对显化的定义做出系统的研究,他认为显化是指在翻译文本中将非翻译本中隐藏的信息或表达不清楚的信息用另一种更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的一种现象。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1.2显化现象的分类

目前翻译界对于显化现象的分类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内容进行分类:

外国学者维奈(Vinay)和达贝尔内(Darbelnet)根据对显化定义的理解,从词汇与信息的角度对显化的分类进行研究。而克劳迪(Klaudy)最早系统性对这一内容进行分类,她依据显化形成的原因,将显化分为:强制性、选择性、语用性和翻译固有显化。(1)强制性显化,是指译者为了适应两种语言之间的句法成分和语义的不同,而采用强制性的显化策略;(2)选择性显化,是指为了不失去原文的色彩和篇章结构,更贴合目的语法而采用的一种显化方式;(3)语用性显化,是指在明确两种语言之间文化对等的基础上,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译者在译文中添加解释性说明的一种表达方式;(4)翻译固有显化,是指无关原文译文之间的差异,是翻译过程中本身存在的一种显化现象。①

国外学者Becher依据商务文本的固有属性,他对显化的分类更加细致,将显化分为:人际型显化、衔接型显化、指称型显化。(1)人际型显化:针对译入语中出现的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呈现方式;(2)衔接型显化:针对译文较之于原文,在衔接方式上的变化;(3)指称型显化:针对译文中对事物状态的描述。②为了更容易明白分类框架,Becher结合商务文本的特征,在人际型显化方面缩小了考查范围,通过使用代词或者是名词等其他词性,集中于译入语对原作者和读者的表述,由此可见,这种分类的理论指导只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文本,其意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章《把一切献给党》哈译本中显化现象的分类分析

2.1概念功能信息显化

概念功能是指通过在外部世界对一些事物的认知及感受所反映出来的内心活动的语言描述,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内容”。而概念功能信息显化,是指译者用更明晰的手段将源语文本中所出现的概念功能信息及相关内容翻译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概念意义显化、文化信息显化、语用含义显化和动作发出者的显化。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汉哈两种语言因汉哈两民族的生长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从而在语言中对同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表述。译者在对文本进行翻译时,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会对原文中所隐含的概念信息进行显化处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中所包含的概念信息。

2.1.1概念意义显化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翻译过程中,语言也受到文化和自身的影响,译者为了让译文能够适应本民族的表达习惯,在翻译文本中将一些抽象、概念模糊的词句进行加工,更加明确这些词句在原文中所表达的意义,这就是概念意义显化。因为两种语言的翻译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区别,译者在翻译时会将原文中隐含概念意义的词汇显化出来。

例1:党首先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教育工人群众,发展党的组织,接着成立了工人俱乐部,进一步把工人组织起来。(第9页)

pɑrtjɑeŋæwelədʒuməsʃəlɑrdəŋbilimin dʒetəldərw mektepterin qurəp,dʒuməsʃəlɑrbuqɑrɑsən tærbjeledi,pɑrtjɑujəmdɑrən keŋejtti.osənəŋɑrtənɑn dʒuməsʃəklwbin qurəp,dʒuməsʃəlɑrdəonɑnɑrəujəmdɑstərɑtysti.(13-bet)

2.2人际功能信息显化

语言是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论是通过“说”或是“写”,我们都会通过与人的交际交流交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们也用语言建立和维持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因此语言具有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功能,这就是语言的人际功能。而人际功能信息显化,是指译者会将源语文本中隐含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对人或者事物的判断以及人物的语气和态度等信息进行的显化,主要体现在人物关系显化、评价意义显化和情态意义显化三个方面。

2.2.1人物关系的显化

在社会交往中,不同的称谓可以反映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两个民族在受到文化、制度、习俗等方面的影响,两种语言也在称谓系统上有了差别。在汉语中,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会因角色、性别、职位、身份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从而反映出人物的社会关系。而在哈萨克语中,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不像汉语那么详细,称谓系统在语义表达上较为抽象。因此,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应考虑环境的因素,对上下文语境及双方交际关系进行充分理解,显化出原文中的称谓词,从而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例1:吴师孟部长通知我,上级决定调我去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委派秦永祥担任厂长。(第104页)

wʃəməŋdʒoldɑs dʒoʁɑrənəŋbekitwi bojənʃɑmeniŋjɑn-ɑn mɑrksjzm-lenjnjzmʃwejwɑnənɑbɑrɑtəndəʁəmdə,tʃjn juŋʃjɑŋzɑvod bɑstəʁəboləp tɑʁɑjəndɑlʁɑndəʁənɑjttə.(163-bet)

第三章 《把一切献给党》哈译本中显化原则和方法 ........................ 21

3.1 显化原则 .............................. 21

3.2 显化方法 ..................................... 23

第四章 《把一切献给党》哈译本中显化现象的成因 ........................ 27

4.1 翻译过程 ................................. 27

4.2 语言差异 ................................... 28

结语 ...................................... 32

第四章《把一切献给党》哈译本中显化现象的成因

4.1翻译过程

翻译过程是指译者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用目的语在译文中重新表达原文内容及含义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将源语文本中表达不明确的信息结合译语自身的特点进行解释说明,这些解释说明包含了译者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对原文的推理和判断,让译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信息。因此,在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原文语篇中所隐含的信息,译者在翻译时会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来描述文章内容,让译文更加符合哈萨克语的语法规则及表达习惯,在这整个的翻译过程中就形成了显化现象。

例1:因为昨天受伤熬夜,浑身骨头又酸又疼,一不小心,踩着了一块石头,两脚一滑,一个倒栽葱跌在地下,大瓷壶摔成几块。(第22页)keʃeɡi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