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项目管理论文格式、项目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福建省县域财政指标与PPP项目投资规模关系的探讨

日期:2024年01月29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1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1242117054569 论文字数:38855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本文选取福建省84个县域的PPP项目特征及财政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为探究福建省县域财政指标对PPP项目投资规模的影响和福建省县域实施PPP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双重差分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在文章最后提出进一步推动PPP项目规范化实施的建议。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在我国通常译为“公私合作关系”,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为了更好地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将部分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项目引入效率更高的社会资本参与,在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履行的前提下,社会资本也获取得了合理效益[1]。在我国“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各级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该模式已成为地方政府投融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和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上具有积极作用。PPP模式建立起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2],一方面,PPP模式成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中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根本上解决建设资金筹集难的问题,提高了公共产品的服务供给率,另一方面,PPP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促进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社会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政权稳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县域是城乡结合部,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重要纽带,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级行政体系中处于特殊且重要的地位。考虑到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等社会因素,县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到沟通协调、承上启下和连接城乡的重要作用。因此稳步推进县域发展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面临的挑战,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对增强我国整体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3]。

项目管理论文怎么写

1.2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PPP模式的不断发展,关于县域经济引入PPP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2.1县域应用PPP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

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PPP模式在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上起到积极作用,PPP模式的优越性十分明显。田晓娟、胡芳(2016)指出PPP模式应用领域很广,涵盖道路、机场、医院、学校、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同时该模式在经济和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在节约政府项目投资和缩短工期上也具有优势[5]。财政部PPP模式专家陈民表示“PPP模式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7]”,PPP模式的优越性在于提高县域公共服务质量和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缓解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需求大的问题。中建政研集团董事长梁舰(2021)判断2022年及以后区县级政府会优先采用PPP模式来完成项目建设,由于县域经济体量的限制,PPP模式将稳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投融资工具,成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化的一种手段。陈晓(2021)总结出PPP模式的制度优越性体现在其能激活社会投资活力、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和能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8]。郭爽通过调查研究青海省门源县PPP模式的实施情况,总结出县域推广PPP模式是十分有必要且可行的,一方面PPP模式在县域实施中市场广阔,另一方面,PPP模式很好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9]。Garvin等(2008)指出在美国,各州政府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而使用PPP模式,越来越多的社会投资者也被该模式吸引并进行资本投资,并大胆预测PPP模式将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被广泛使用[10]。Held D(2010)对中国7个采用PPP模式建造的地铁项目进行研究,总结出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该模式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背景[11]。彭程甸、余华(2017)把PPP模式将在县域推广的原因总结为三点,分别为国家鼓励各级政府合理利用PPP模式融资建设、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12]。在县域项目融资领域,PPP项目同样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陶力源(2021)指出PPP模式可以增加融资的成功率,民间力量和政府力量都参与其中,减轻各方的资金承担压力,广泛地应用于县域各类设施的建设之中[13]。

第二章PPP模式理论基础与相关分析模型理论

2.1 PPP模式的内涵

PPP模式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英国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采用了公私合营的模式,以特许权协议为合作基础,政府与非政府机构间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PPP模式的定义是基于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逐步形成的,对PPP模式的认知也是在各个发展阶段中不断完善的,一般来说PPP模式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基础设施和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以特许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36]。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让非政府机构有机会能够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公私双方各司其责,政府主要负责项目的监督和管理,非政府机构参与到项目的准备、建造、运营和维护阶段等。从广义上来讲,PPP模式指政府与私营企业为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而建立的合作关系,以授予特许经营权为特征[37],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共服务或物品的供给效率;从狭义上来讲,PPP模式由多种融资模式构成,运作模式包括委托运营、管理合同、建设-运营-移交(BOT)、移交-运营-移交(TOT)、改建-运营-移交(ROT)和建设-拥有-运营(BOO)等模式[38]。PPP模式通过整合社会资本和公共权益,将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和项目管理有机结合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PPP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PPP模式强调公私双方相互合作关系。其次,PPP模式相互合作关系是基于合作双方所订立的项目合同,项目合同明确了公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契约精神是PPP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37]。最后,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合理性和长期性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其有效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应制定项目实施清晰的标准和制度。

2.2 PPP项目的特征

PPP模式作为一种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上资本合作的新模式,PPP项目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PPP项目具有公共属性。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合作建设的基础设施及合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PPP项目合作的主要内容[37],PPP项目涵盖道路、医院、学校、机场、铁路、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为更好地行使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将部分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入效率更高的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适用于公共领域,服务属性和公共属性是PPP项目的基本属性。

(2)PPP项目强调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关系。公私双方在合作建设基础设施及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了平等、友好、稳定和长期的合作关系,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签订合同来界定双方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建立起一种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关系[39]。项目实施合同中明确界定了政企双方的角色定位,政府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社会资本追求私人利益的最大化,PPP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自身优势,实现了公共资源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公私双方合作关系是PPP模式的第一特征,是PPP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

(3)PPP项目具有收益共享的原则。利益共享要求政府部门在收获PPP项目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使社会资本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PPP项目是政企合作项目,在政府看来是社会公益服务性项目,在社会资本看来是经营获利性项目,实现公私共赢是PPP模式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PPP项目主要内容是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项目具有不同程度的公益性,PPP项目的公益属性决定了项目实施方要有合理的回报,合理回报是PPP模式的核心理念[37],因此收益共享是PPP项目实施方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石。

第三章 福建省县域财政指标及PPP项目特征分析 ........................... 21

3.1 福建省县域基本情况 .......................... 21

3.2 福建省县域财政及相关指标分析 .......................... 22

第四章 福建省县域财政指标对PPP项目投资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 ................................ 40

4.1 数据来源 ................................... 40

4.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40

第五章 福建省县域实施PPP项目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48

5.1 模型构建 ............................ 48

5.2 实证分析 ................................. 49

第六章县域推广PPP模式的对策

6.1依照财政承受能力确定PPP项目投资规模

PPP项目的实施需基于地方的财政承受能力,地方政府应根据PPP项目特征来确定项目回报机制、实施期限、运作方式和项目投资规模,还应综合考虑地方财政支出能力等因素,有效预防和合理控制财政风险,避免地方政府背负过重的债务负担。地方政府全年用于PPP项目的投资支出比例不应高于本年度公共预算支出的10%,严格遵守财政部多次强调的10%政策红线,对于财政状况良好且经济实力强的县市,在不突破10%的前提下依据自身财政状况适当提高PPP项目投资规模[14],经济活力差且产业基础薄弱的县市,严格控制投资规模以避免财政压力过重。

地方政府应依据地方财政能力和市场需求来确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