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在职研究生论文格式、在职研究生论文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中俄边境村庄文化再造探讨——以室韦村为例

日期:2023年12月2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95
论文价格:10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12221501461988 论文字数:0 所属栏目:在职研究生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在职研究生论文 On-the-job graduate paper
相关标签:在职研究生论文

本文是一篇在职研究生论文,笔者认为文化是发展民族旅游的法器,失去了民族特色的村落意味着失去了旅游发展的原动力,其文化资本的转化能力受阻,文化的稀缺性大打折扣。村落的文化再造要扎根于地方,这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旅游场域中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进而向其他资本进行转化的重要原则。

第一章田野点介绍

第一节位于中俄边境的室韦村

一、蒙兀室韦驻地

室韦村历史悠久,与蒙古族有着莫大的渊源,曾为蒙兀室韦的驻地。公元4世纪后半叶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鲜卑,起源于呼伦贝尔高原①。后来拓跋鲜卑迁进内蒙古西部和其他地方。留在故地的鲜卑被称为室韦,同时留下的还有契丹人。“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室韦。②”大致描述了当时呼伦贝尔高原的族群情况。室韦人散居于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沿岸,由不同的部落分支组成,主要部落被称为达怛,也被叫做室韦——达怛。关于蒙古人最早最直接的记载是旧唐书所述的蒙兀室韦,谓:“大室韦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屈值东流,经西室韦,又东经大室韦界,又东经蒙兀室韦之北。这里所指的蒙兀室韦是室韦诸部之一,也被成为三十姓鞑靼,他们是原蒙古人③。他们在这里从事生产生活,住毡房、吃生肉、饮牛乳,逐水草而居,战时乘马出征,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公元八世纪,这些部落的行动范围逐渐扩大,甚至远迁至肯特山区。历经四百年的发展,他们经历过分裂与战争,但却不断壮大。13世纪后成吉思汗一统草原,额尔古纳地区成为左翼万户长木华黎的封地。后来随着朝代的更替,战乱不断,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其他民族不断流动至此,此地的蒙古族逐渐减少。但作为蒙古族起源地的室韦仍然存在,数十座大小城遗址遗迹依旧保存完好。

二、俄罗斯族聚居区

中国的俄罗斯族分布在全国各省区、直辖市,共15609人。主要集中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二大俄罗斯族居住区,俄罗斯族共有5020人,占全国俄罗斯族人口的32.2%。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市是我国俄罗斯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此地共有俄罗斯族4700余人,占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族人口的94.4%⑤。额尔古纳市的俄罗斯族主要聚居在恩和、室韦两地。在俄罗斯族人民的要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政策,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于1994年成立。7年后,行政建制改革,恩河乡和室韦镇合并,统称为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

在职研究生论文参考

第二节室韦村基本概况

一、生计模式

室韦村地处丘陵、盆地地带,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是典型的寒温带湿润气候。室韦村沿额尔古纳河畔而形成,以都柿(野生蓝莓)、狍子为代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因属森林、草原过渡带,土地肥沃,耕地草场多集中于此。蒙兀室韦苏木草场面积可达27万亩,耕地面积有8.757万亩(其中室韦农牧场耕地面积8.28万亩,个人耕地0.477万亩),森林面积可达82万亩。①此外室韦还有丰富的地下资源,现已探明黄金、铁矿石储量非常丰富。室韦村地处大兴安岭北麓,属于林区、牧区、农区的交界地带。因此室韦村的生计模式以林业、牧业和农业为主要类型。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林业生产以采伐为主逐渐向抚育、加工转变;畜牧业生产由过去家庭自然的畜牧业生产逐渐向集体、家庭、个人相结合的模式过渡,仅2002年就灭荒造林1万亩、退耕还林还草1000亩。此外室韦村粮食种植业比重不断加大。2002年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小麦播种面积达9万亩,成为本地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但众多产业的发展并没有使老百姓实现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21世纪初室韦村村民的生活依旧十分困苦。为改变这种状况,额尔古纳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依托俄罗斯族特色文化,大力推动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依托口岸优势,加大对室韦口岸工业园区的建设,吸引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其中以俄罗斯族家庭游为代表的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给室韦村带来的变化最大。俄罗斯族家庭游于2003年开始启动,参与规模从最初的10户增加到如今的150多户,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3312元迅速增长为8000元。随着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室韦村的生计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如今的室韦主要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同时促进了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旅馆、饭馆、个体商店层出不穷。许多农牧场职工辞去了工作,下海经营。此外农业牧业生产主要以集体化生产为主,许多村民仍保有农牧场的职位,在旅游淡季,参与农牧业生产,获得分红;个体农牧业比例大大缩减。个人养殖的牲畜不再以牛羊为主,而是以马匹为主,用途则由产奶、卖肉变为游客的坐骑。农牧场早年还积极投资创建了室韦牧场旅游公司,组建了俄罗斯族文艺演出队。此外集体农牧业的生产也不再固守传统的模式,而是将农业种植与旅游元素相结合,打造了奥洛契庄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观光农业。

第二章边境旅游中的文化再造

第一节文化再造的背景与历程

一、综合背景

室韦村为发展民族旅游而出现的民族文化再造是基于经济发展的诉求、民族历史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地方政府的扶持的背景下进行的。

(一)经济发展的诉求室韦村距离额尔古纳市167公里,是我国最北部的村落之一。这里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滞后,种地和放牧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室韦村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粮食作物种植期较短,农业生产受到限制。此地虽处于农、牧、林交界地带,但草场资源相对较少,牧业发展规模受到限制,村民的生活较为艰难。20世纪90年代之前,室韦村是有名的边境贫困村。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室韦村瞄准了旅游市场。根据室韦村的现实情况,只能依托边境和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边境特色与沿线其他地区的发展战略有所重合,民族文化资源的再利用成为实现旅游开发的首选。经济发展的诉求成为室韦村进行民族文化再造的经济背景。

(二)民族历史资源丰富

室韦村的民族历史资源丰富是室韦村进行民族文化再造的文化背景。室韦村民族成分多样,除了汉族和俄罗斯族以外,最多的少数民族就是蒙古族,其次是回、满、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作为蒙古族的发源地,室韦有着很深的蒙古族文化积淀。它又是鄂温克族长期居住的地区,其文化也深受鄂温克族文化的影响。但受到近代历史的影响,室韦村最为著名的还是俄罗斯族。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额尔古纳河室韦地区的苏侨人数占总人数的60%以上,这里的文化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在语言、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上都明显保持着俄罗斯文化特点①。当时很多村屯都是由俄罗斯人建立的,并以俄语命名,沿用至今。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是开展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本和进行民族文化再造的“主要原料”。

第二节民族文化符号的再造

一、民族节日的改造

俄罗斯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情豪爽,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他们不仅一同欢度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一起庆祝巴斯克节、圣诞节等俄罗斯传统节日。与俄罗斯国家的民间庆祝方式不同,室韦村俄罗斯族的节庆融合了部分中国其他民族文化色彩①。

中国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以巴斯克节最为隆重。据悉,巴斯克节的起源与宗教密切相关,其含义是为了纪念耶稣的复活,节日共持续7天,开始日期定为在其复活后第三天,即公历5月初。巴斯克节之前,俄罗斯族家庭要彻底清扫房屋,用特制的染料粉刷墙壁。若家中供奉圣像,则需在巴斯克节前夜点亮放置在圣像前的蜡烛,同时奉上彩蛋、古力其蛋糕。古力其蛋糕是一种特殊的宗教节日蛋糕她的外观酷似大型蘑菇,蘑菇顶手绘意为耶稣复活的XB字母,但这种蛋糕只会在巴斯克节出现。蛋糕上会用写有XB两个俄文字母,意味耶稣复活了。彩蛋是用特殊染料染制而成的,五颜六色,寓意好运。按照传统习俗,巴斯克节前一天,孩子们都盛装出行,热闹非凡。此外还要到朋友家里做客,并用柳条抽打朋友的屁股,一次表达完事如意的美好祝福。节日期间,大家精心准备各类俄罗斯族传统菜肴,挨个轮流邀请亲戚朋友到家里聚会。在聚会期间,大家开怀畅饮,载歌载舞。俄罗斯族能歌善舞,无论是节奏强的舞曲,还是舒缓的乐曲,俄罗斯族都能轻松驾驭,演绎完美舞姿。人们多选取曲调优美的俄罗斯族传统民歌,用手风琴、三角琴、口琴等伴奏,从集体舞、双人舞跳到到单人舞,气氛十分活跃。碰彩蛋是巴斯克节的重要娱乐内容,一来庆祝耶稣复活,二来祝福人们节日快乐,吉祥如意。在碰彩蛋的游戏中,没有被碰破彩蛋的人是胜利者,能够赢得很多彩蛋,赢得越多,说明运气越好。

第三章再造民族文化的实践困惑.................................44

第一节民族文化再造的实践难题.................................44

一、逐渐僵化的民族文化展演.................................44

二、影响声誉的真假文化之争.........................................46

第四章民族文化再造的反思........................57

第一节如何理解民族文化再造..............................57

一、文化再造使文化资源实现资本化............................57

二、室韦村文化再造实践成功的原因...............................59

结语.....................66

第四章民族文化再造的反思

第一节如何理解民族文化再造

一、文化再造使文化资源实现资本化文化

再造的实践实现了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跨越。文化再造依托少数民族发展项目、经由政府大力支持与引导,民众自发进行设计,亲自参与的实践。这一举措使文化走出固有角色,逐渐实现资本化转变。

依据布迪厄的说法,文化资本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具体而言即为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客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