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语言学论文格式、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壮语红水河土语大黄话内爆音思考

日期:2024年04月27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4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4221750558247 论文字数:22412 所属栏目:语言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课题选取红水河土语大黄村壮话内爆音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大黄话内爆音的语音实质和演化为主要目标。

第一章大黄话音位系统

一、声母系统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大黄话的声母特点,下面分别从声母表、声母例词的举例以及声母说明这三个部分尽可能全面地描写出大黄话声母的特点。

(一)声母表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二、韵母系统

(一)韵母表

大黄话的韵母系统是以a、e、i、o、u五个单元音、复合元音以及单元音加上韵尾构成的。根据韵尾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舒声韵与促声韵两大类型。其中舒声韵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单元音韵、复合元音韵与鼻音韵尾韵3种韵母;促声韵是以塞音-p、-t、-k结尾的韵母。韵母及例词如下表,文中对所举例词尽可能地控制声母和声调一致,以发现语音中的最小对立与区别特征。

(三)韵母说明

1.大黄壮话音系中一共有67个韵母,其中,有5个单元音韵母,复合韵母有10个;带鼻音韵尾有26个,带塞音韵尾有26个,5个单元音单独做韵母时都读作长音。

2.单元音a在大黄话中的发音部位更靠后一些,实际音值为ɑ。

3.元音ə不作单元音韵母用,只出现在以辅音为韵尾的词中。

4.i:ŋ、i:k、u:ŋ、u:k各韵元音和韵尾之间有过渡音ə。

5.o:ŋ、o:k、e:k、e:ŋ各韵元音和韵尾之间有过渡音a。

6.带有元音ə的个别词例,其实际读音要稍微高一些,近似ɤ,如ɓək7女儿、ɓət7屎壳郎、hək7鱼鳃等。

7.韵母有长短音对立,如ta:i1死——tai1胗(鸡)、la:u1怕——lau1虱子、la:n2房子——lan2车轮、la:p9挑(水)——lap7黑暗、ɗa:t9热——ɗat7紧,以a组对立最为整齐。

8.i:k只与ʔj相拼。

第二章大黄话内爆音的对立和分布

一、大黄话内爆音与清塞音的最小对立

根据调查来看,大黄话内爆音ɓ、ɗ声母只分布在单数调中,这与张均如、梁敏提出的带前喉塞音声母一般来说只分布在阴调类中的观点一致。由于大黄话的语音系统中没有浊塞音声母,因此,内爆音声母与其他声母的最小对立主要是与发音部位相同的清塞音的对立。但根据此次调研搜集并整理的语料来看,大黄话内爆音与清塞音的最小对立只有25组,数量不是很多,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汉语借词。接下来,本节将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黄话中25组内爆音与清塞音的最小对立进行分析。1.受到汉语方言的影响,大黄话内爆音与汉语方言借词的最小对立,但这一类的对立词组出现的情况较少,只有7组,例词如下表2.1: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以上7个大黄话内爆音例词在与大黄话清塞音的最小对立时,只有当汉语借词的出现,才能找到二者之间的最小对立。可以发现,大黄话汉语借词的读音与当地汉语方言的读音一致性极高。大黄村是一个壮族村落,而在其邻近的新朱村和山谢村是汉族村落,这说明壮汉两族同胞有着长期的交流、交往历史,这势必会影响语言的融合。由此看来,大黄话受到汉语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也正是因为受到汉语方言的影响,当汉语借词出现时,大黄话内爆音的部分例词才能与清塞音形成最小对立。因此,当大黄话还没有受到周边汉语方言的影响时,是不会出现这种最小对立的现象的,由此也说明了在原始台语阶段,大黄话中是不存在此种对立情况。

二、音节分布

从地理分布上来看,寸熙指出:“内爆音的地理分布呈现出区域性的分布特征,其较集中地出现在北纬30度到南纬30度之间,尤其是在非洲和亚洲”[7]。

在我国,内爆音在吴语、粤语、闽语等这些汉语方言中都有分布,且分布的地域比较广。此外,在云贵两广和海南地区的侗台语中也被发现有内爆音,如壮语、毛南语、布依语、侗语、黎语、傣语等这些少数民族语言中。这些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都与世界上大部分语言一样,音系中只出现有双唇ɓ和齿龈ɗ这两种内爆音,除了上海郊县的松江话、南汇话以及奉贤话这些吴方言中还保留有硬腭内爆音ʄ。

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大黄话内爆音的词汇进行录音和记音,发现大黄话内爆音的韵母分布比较广。接下来,我们将对大黄话内爆音的音节分布情况进行细致描写和分析。

本章分析大黄话内爆音的组织对立和音节分布的情况。特点如下:大黄话没有浊塞音声母,因此只能与清塞音形成最小对立。通过整理语料发现,大黄话内爆音与清塞音的最小对立只有25组,其形成有一定的条件,一是与民族固有词的对立,这一情况较多,有16组;二是只有当汉语借词出现时才形成的最小对立,有7组;三是可能在原始台语阶段就形成的最小对立,这一情况出现的最少,只有两组。从音节分布来看,大黄话内爆音声母ɓ、ɗ主要分布在韵母a、a-、e-、i、i-、o、o-、u、u-、ə-中,韵母与内爆音声母的组合能力由强到弱为:a->i->o->ə->a>i>u>u-。此外,通过比较二者的韵类分布来看,大黄话双唇内爆音ɓ主要分布在舒声韵中,齿龈内爆音ɗ主要分布在促声韵中。且声母ɗ分布的韵类比ɓ丰富,总体上分布得较为均衡。

第三章 大黄话内爆音的声学性质 ............................. 28

一、爆破除阻前声带振幅的变化 ........................... 29

二、爆破除阻时的冲直条 .................................... 43

第四章 大黄话内爆音的演化及其原因 ......................... 47

一、大黄话内爆音的演变方向 ............................... 47

二、大黄话内爆音音变的原因 .......................... 51 

结语 .................................. 61

第四章大黄话内爆音的演化及其原因

一、大黄话内爆音的演变方向

关于内爆音的演变问题,朱晓农、寸熙(2006)从演化音法学的角度,运用自然音变来解释,并发现了“清浊音变圈”的演变阶段,如下图4.1、图4.2:

语言学论文参考

根据朱晓农、寸熙的解释,如图1,“外圈演变第一阶段为常见的浊音清化。第二阶段为普通的、较软的p变成很紧、硬、强,并较长的辅音’p。第三阶段是紧、硬的辅音变成内爆音ɓ。第四阶段是内爆音变成一个鼻音m,或鼻冠爆音mb。下一个阶段,即第五个阶段,这只是可能的一环,由鼻音变为后爆鼻音mb。第六阶段指的是在第四第五阶段的基础上,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鼻音塞化,变回爆音,但这次是浊爆音”[4]。

结语

一、回顾总结

内爆音是壮侗语族语言的语音特点之一,对其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以壮语红水河土语大黄话的内爆音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和实验语音学等方法,对大黄话内爆音的声学性质、组织对立以及演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以下将对文章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及有关结论加以综合概述:

第一部分描写的是大黄话音系。通过对大黄话声、韵、调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描写,得出大黄话的音系特点:大黄话总共有28个声母,复辅音声母3个,唇化音声母2个,没有送气音声母和腭化音声母。ɓ、ɗ声母在大黄村中已出现代际差异的特点,老年人能够稳定地发出内爆音;中年人大部分还能稳定地发出内爆音,但听感上其内爆音已明显变弱;部分青年人已发不出内爆音,变读为同部位的鼻音声母m、n。总的来看,大黄话内爆音的演变趋势是逐渐弱化了。ts与ʨ为音位变体,声母ts后接以i、e开头的韵母时,实际音值为ʨ。由元音起头的韵母,前面都带有一个喉塞音声母ʔ。r声类均读为边音l。大黄话共有67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有5个,且这些单元音单独做韵母时都读为长音。单元音a在大黄话中的发音部位更靠后一些,实际音值为ɑ。元音ə只出现在以辅音为韵尾的词中,且带有元音ə的个别词例,其实际读音要稍微高一些,近似ɤ。大黄话共有10个调类,6个调值。第1至6调为舒声调,第7至10调为促声调,促声调分长短。第5调,从听感上其尾音有些降调,实际为553;第9调有一个派调,派调调值与第3调的调值相同,记作9’。这一调值主要出现在汉语借词中,因为汉语借词的出现,才会导致派调的产生。

关于大黄话内爆音的声学性质。通过观察大黄话内爆音除阻前的声波振幅,发现大黄话内爆音的持阻波形有着多种语音表现。一是典型性的内爆音,其持阻振幅从左至右有规律地由小变大,直至除阻时达到最大,波形曲线平滑,周期性强。二是弱内爆音,这在大黄话中是比较常见的,其表现出来的振幅走势有多种类型,有振幅弱小、时长短、波形有分叉型等七大类型。三是普通浊塞音,其振幅从左至右由大变小型,所占比例也不多。四是鼻音和边音,虽然其振幅走势也是从左至右逐渐增大,但仍能从听感上明显分辨出是鼻音或边音。此外,观察除阻时的冲直条来看,大黄话内爆音除阻时产生的爆破音可以很强,冲直条清楚、能量强,也可以表现为爆破除阻时所产生的爆破音较弱,冲直条不明显、能量弱。最后,观察到大黄话内爆音在持阻时有高频共振现象,随着声带振幅增强,高频共振峰也逐渐出现,并与后接元音的共振峰相连。共振峰频率越高能量越小。因此,结合声学分析和听感判断对大黄话内爆音的弱化作出解释:听感上较为低沉,爆发不清脆,声学表现上的持阻波形有多种类型,不是简单的正弦波,波形曲线不光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