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教育教学论文格式、教育教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高校思政课教学强化中共党史教育探讨

日期:2024年02月0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6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1280939502140 论文字数:32522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教育教学论文,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强化中共党史教育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坚持整体性原则和实事求是原则,这是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基本遵循。强化中共党史教育要完善教学内容,以党史史料为依据,讲好“新时代”和爱国主义这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第一章 中共党史教育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中共党史教育的内涵和发展脉络

中共党史教育是在适应建党初期严峻的革命形势和谋划党未来发展道路的长期实践中应运而生的,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组织基础,党内开始系统地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共党史也逐渐成为一门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出现在大众面前。因此,对中共党史教育进行研究离不开对中共党史发展轨迹和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内容的梳理。

一、中共党史教育的内涵

内涵是对认识对象的特质、功能和作用的抽象概括和具体反映,科学阐明中共党史教育的内涵,首先要明确学术界和社会层面如何定义“中共党史”和“中共党史教育”的普遍意义,并把二者的一般意义同高校思政课中共党史教育的特殊意义相结合,对课程内容构成、学科设置、教学目标等进行深入考究。

(一)中共党史

中共党史,定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党史”、“中国共产党史”等,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到现在,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一系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历程中形成的,由人民群众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百年生动实践中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开天辟地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中华民族自此之后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在苦难挫折中铸就辉煌。

了解中共党史前提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概念。《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首先明晰了党“是什么”的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这一概念首先由早期共产党人蔡和森明确提出。

教育教学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 高校中共党史课程的演变及与思政课的内在耦合

高校开设的中共党史教育课程比早期以党内宣传为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系统,其课程设置及相关安排等与各个时期的不同社会条件相适应。从建国初期到新时代以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多部关于党史教育及思政课改革的文件,高校中共党史课程的价值日益凸显。学术界对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探索日益广泛,探究思政课教学与中共党史的内在耦合成为新的时代课题,为新时期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校中共党史课程的演变脉络

高校中共党史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立足于用新时代、新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提升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从建国初始到进入新时代大抵分为三阶段开展中共党史教育。

(一)初始阶段(1949年至1978年)

建国以来,党中央为适应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巩固建国后社会主义政权的成果,在借鉴苏联高等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在各高校开设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中共党史教育也随之逐步系统化。

建国初期,由于缺乏高校课程建设基础和改革具体方向,思政课程设置调整较大。在1949年颁布的《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中,明确要求四个年级段学生均必修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课程,自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课程设置初具雏形。1953年6月,结合政治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部发通知将新民主主义论改为中国革命史,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而“领会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光荣、伟大、正确”。①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年9月9日,《关于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程的规定(试行方案)》出台,此方案确定以“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门课程为普通高校核心政治课程,并明确了各科开设的门数、学时、考查方式等内容,标志着史称“旧四门”的高校思政课程进一步完善。但受后期大跃进的影响,该方案未能得以顺利实施,一段时期内思政课程的修订呈现跌宕起伏的态势,直到1959年以后才逐步被恢复。

第二章 高校思政课教学强化中共党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第一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强化中共党史教育是维护党的领导的必经之路

党的执政地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能否得以巩固,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是否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离不开人民的评判,尤其是离不开具备一定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青年学生的追随。高校是人才的集聚地,思政课是主阵地,跟随时代发展深化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势所趋。忠诚于党,忠诚与国家绝不是一句口号,在思政课教学中强化中共党史教育无论对于受众群体而言还是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都是永不褪色、愈加重要的长远举措。

一、凸显党执政地位的政治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最高政治力量的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共产党是百年大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地位被实践反复证明是不可动摇的。思政课中的党史教育与一般历史学科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政治性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这个“主流”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党的建设中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其他建设都要围绕政治工作(统治阶级的意志)展开,思想政治一开始的宣传工作就体现了这一点。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也充分肯定:“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②党的地位决定了中共党史教育必须要长期抓、经常抓,思政课更应当首当其冲、义不容辞,承担起铸魂育人、为党培养大量后备人才和忠诚坚实拥护者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节 高校强化中共党史教育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高校扮演着关键角色,自建国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接续颁布了众多文件及调整方案,使得思政课从课程设置到具体方法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接受层次。新时代以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热点“高频”词汇,作为核心内容的中共党史在高校愈加受到重视,为进一步反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更大空间。

一、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兼容并蓄的现实诉求

思政课程是高校实现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是指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下,推动各类教学课程与思政课相融合相互促进,且把立德树人作为共同教育目标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要求全体教师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在课堂上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挖掘各课程各专业以及教学方法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保证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2016年他提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①,2019年又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再次强调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而行是大势所趋。2022年11月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提到课程思政要注重“因地制宜”,即不但要在课堂上实现跨学科综合育人,还要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民族特色等要素,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党史和地方史的过程中体会到浓厚的归属感,产生不一样的思想感悟。

第三章 高校思政课教学强化中共党史教育遵循的原则 .................... 31

第一节 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 ........................ 31

一、唯物史观是正确党史观的前提和基础..................... 31

二、唯物史观是区别于唯心史观的正确历史观点 ........................ 32

第四章 高校思政课教学强化中共党史教育的路径 ............................ 40

第一节 完善教学内容 ......................... 40

一、以丰富的中共党史史料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 ........................ 40

二、将正确党史观糅合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 ................................ 41

结语...................52

第四章 高校思政课教学强化中共党史教育的路径

第一节 完善教学内容

根据中共党史教育的目的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针对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确定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深入且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实现创新改革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上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并为达到一定社会目标服务。因此,针对中共党史的教学内容需要从多方面展开和探讨。

一、以丰富的中共党史史料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中共党史史料保存、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近现代史以来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象征,是党史研究和学习教育的宝贵财富,离开史料的中共党史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入把握和解读史料,才会形成具有学术影响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论成果。思政课置于宏大翔实的史料基础上才能增加理论厚度和实践的深度。高校中共党史教育也不例外,必须立足“党史姓党”这一基本立场。

思政课把握住史料的系统化能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客观性和准确度,例如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通过建立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等等形式开始了局部执政的历史,在讲解党的执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