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教育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学习型组织理论下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策略思考

日期:2025年03月0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0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502271528478232 论文字数:52522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研究课题是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容,设计调查关于目前中职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对原因进行深入访谈,在明确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目标与原则基础上,依据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对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提出对策。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来源

(一)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助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2019年11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德育工作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职班主任工作构成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其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推动中职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对于提升其德育工作水平、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各地各校要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优化结构,选优配强,注重德育工作管理人员、班主任的选聘和培养培训。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德育工作队伍[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3]。

中职班主任是负责关注中职学生德育等各方面成长的教师,在具体完成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着各种形式的难题,需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德育工作的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带来了德育工作的难题多样性,所以实施德育工作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方法。中职班主任面对多样性的德育问题,必须要有专业化的能力和素养来应对[4]。为了满足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必须重视并提升中职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当积极构建有利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以应对教育领域的挑战。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便是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力量,它能够有效地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进而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三、研究现状

(一)关于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研究

以“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文献,共找到248个结果(检索日期为2023年2月21日),其中学术期刊文献数量为30,学位论文数量为11,报纸文献数量为6,特色期刊文献数量为201。班主任作为教师群体中的独特角色,其岗位不仅彰显了深厚的教师职业特色,还承载着班级建设这一我国传统教育领域中的核心任务。尽管班主任制度源远流长,但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它尚未被正式确立为独立且专业的职位。因此,班主任工作室的构建仍处于探索与起步的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尚待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

1.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概念

从班主任工作室的本质和作用层面来看,陈可婷(2019)提出,这是一个由多位出色班主任构成的团队,其核心是一个有特色的集体。该团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深入的经验分享以及对各种活动的专题研究,力图塑造出一支既脚踏实地、成果显著又富有创新精神的班主任团队[1]。而杨法东(2020)则进一步阐释,许多此类工作室实际上是一个为共同理想、目标或利益而奋斗的集体。综观国内,班主任工作室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孵化器型,旨在为班主任提供专业成长的土壤;加速器型,意在助推班主任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共建共享型,强调资源与经验的共同分享与建设[2]。”李兵(2022)进一步阐释,名班主任工作室是由在班级建设、学生管理、理论研究、实践育人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班主任领衔,有突出成绩的班主任领衔,并由优秀的专任教师、辅导员、校外指导教师等人组成班主任工作团队,以班级管理为基础,以促进班主任和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建立的工作室[3]。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第二章主要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中职)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教育学院进行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准备。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并顺利就业。中等职业教育可划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类。学历教育,其层次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涵盖了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以及技工学校(包括技师学院)。学生按照规定完成学业后,可获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历。而非学历教育,则主要涉及中等职业学校以及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各类资格证书和岗位证书的培训服务。文中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的学历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差异较为显著,主要体现在它们的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毕业发展路径上。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锤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操能力,其课程设计更偏重于专业技能的磨炼和实地操作,旨在为学生铺就职场的直接通道。相较之下,其他教育形式,如普通教育,则更加关注学术性和理论知识的传授。

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中等职业教育以培育能够迅速融入职业市场的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其实用性和操作性被置于首位。而普通教育则更侧重于打造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术根基,为他们未来深入学术研究或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石;在课程内容方面,中等职业教育更强调专业技能的实战训练和上手操作,致力于让学生掌握一项实用的专业技能。而普通教育的课程体系则更为广泛,不仅深入探究理论知识和学科原理,还横跨文学、数学、科学等多个知识领域;就教学方法而言,中等职业教育常运用案例分析、项目实践和现场操作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成长。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理论起源于196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佛睿思特(Forrester)教授在《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核心原理对未来的组织形态进行了前瞻性的构想。作为佛睿思特的学生,彼得·圣吉在探索更为优化的组织构建过程中,结合了管理学的相关技术,提炼出对学习型组织构建具有核心意义的五项技术要素。这些技术要素共同组成一个协同作用的技术集合,从而搭建了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框架。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圣吉给出了这样的阐释——“在这个组织中,大家通过学习来超越自我,改变看世界的眼光,看清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并在团队学习中不断拓展新能力,最终实现个人与组织内在的抱负[1]。”

关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研究已相当丰富,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控制管理视角有两位代表人物,分别是佩德勒和戴卫·加文。佩德勒将学习型组织视为一个能够持续自我革新与适应的组织,其中每个成员都需积极学习以迎合发展需求[2]。戴卫·加文则强调,学习型组织应勤于获取知识、善于创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库,并运用新知识来改变自身行为[3]。国内学者张声雄经研究后总结道,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让其成员不断学习、探索生命意义、实现个人价值,并将学习所得的能量转化为未来行动力的组织[4]。

关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研究已相当丰富,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控制管理视角有两位代表人物,分别是佩德勒和戴卫·加文。佩德勒将学习型组织视为一个能够持续自我革新与适应的组织,其中每个成员都需积极学习以迎合发展需求[2]。戴卫·加文则强调,学习型组织应勤于获取知识、善于创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库,并运用新知识来改变自身行为[3]。国内学者张声雄经研究后总结道,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让其成员不断学习、探索生命意义、实现个人价值,并将学习所得的能量转化为未来行动力的组织[4]。

第三章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35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35

(一)调查目的......................35

(二)调查对象...........................36

第四章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问题诊断........................51

一、工作室机制制度僵硬.........................51

(一)任务优先级不明确..........................52

(二)分工与职责不明晰.......................53

第五章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对策.............61

一、加强组织认同,优化工作室机制制度...........................62

(一)建立共同愿景,明确目标与使命.........................62

(二)遵循自主自愿,制定个性化路径.........................64

第五章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对策

一、加强组织认同,优化工作室机制制度

在组织建设的初期阶段,最为关键且至关重要的任务,即学习型组织理论所着重强调的“观念”或称之为组织的“共同愿景”。从学习组织鱼模型的“观念”角度来看,组织管理机制的灵活性不足可能与组织成员对变化的认知和态度有关。如果组织成员缺乏适应变化、持续学习的观念,那么他们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可能会固守旧有的管理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导致管理机制的僵化。而从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模型角度来看,如果组织没有一个清晰、共享的目标和愿景,成员们可能会各自为政,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和不协调。一个灵活的管理机制需要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这样成员们才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并在必要时灵活地调整他们的行动以支持这个愿景。因此,建立工作室成员的共同愿景,确保观念一致,是组织成立的基石。

在确立了共同愿景之后,工作室需进一步构建坚实的框架。正如学习组织鱼模型中的“躯干”部分所示,完善的组织架构、各项制度与保障措施是确保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