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建筑学论文格式、建筑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基于S I体系的生土农宅改造适应性探讨——以美岱桥村为例

日期:2024年05月03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3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4241455297729 论文字数:68666 所属栏目:建筑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建筑学论文,文章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背景,并基于对传统农宅的现状与居民需求不符的现象观察,确定了以美岱桥村的传统生土农宅作为改造对象,通过对美岱桥村传统农宅的调研走访与分析,初步论证了农宅的衰落主要归咎于其空间不完善、结构性能与功能落后,普遍无法适应居民的长期需求。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农宅现状与居民需求不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住宅已经 很难满足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求,并且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传统住宅在建造时多以满足基本生活功能为主,一方面对未来长期需求发展考量较少,布置格局差、住宅性能低,使得传统农宅与如今居民的生活需求难以协调,另一方面对于住宅内的设备设施、家装部品方面较为轻视,很少注重室内居住环境质量,并且在建造时,管线与墙体不进行分离设计考虑吧,若后期住户若进行维修改造容易对住宅造成二次破坏,影响住宅结构性能与耐久性,降低住宅使用寿命。

1.1.2 SI住宅工业化技术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住宅产业化也在同步发展,现如今我国的住宅产业逐步向一体化的建筑方式转型,一体化的建造主要包含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体一体化,一体化的方式正是建立在SI住宅体系上发展而来的,并且我国在SI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建造了一批SI住宅实验项目:绿地百年住宅、上海威廉公馆、雅世合金公寓等,对SI住宅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践探索,相比传统的建造方式,SI住宅的建造方式与工业化的发展更为契合,同时我国各个大型建筑设计单位以及各个高校的教授学者都在逐步探索,推动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脚步。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呼包地区的美岱桥村生土农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SI住宅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然后对土默川平原美岱桥村的传统农宅进行实地调研,从空间、建造、内装部品几方面进行问题调查和分析;其次分析SI体系技术在实践案例中的应用,探讨与生土农宅的适配性,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传统农宅从空间、建造、内装等几方面的适应性策略进行研究,并对传统农宅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SI体系理论研究

(2)SI技术与生土农宅空间、建造、内装方面的适应性改造策略研究。

(3)对典型农宅的空间、建造、内装进行设计改造研究

1.2.2 研究范围

文章研究范围有两方面:农宅调研方面;建造技术方面。农宅调研方面主要范围是位于呼包地区美岱桥村的生土农宅,包含农宅的院落现状、农宅建筑平面类型、平面组成、农宅建造技术、农宅内装部品;建造技术方面是:SI体系的工业化住宅技术。

第二章 SI体系理论及实践研

2.1 SI体系基本概念

SI体系住宅也可称为可变住宅或支撑体住宅,SI是英文Skeleton Infill的缩写,S住宅分为两部分,如图2-1所示,其中“S”为住宅的支撑体部分,也就是住宅的主体躯干部分,具有较高年限的耐久性,“I”为住宅填充体部分,包含住宅内部的内装部品与设备设施,需在10-30年内定期更新。

建筑学论文怎么写

2.1.1 支撑体概念

支撑体部分指住宅的结构主体,包括承重结构、分户墙、外围护结构墙体、公用管井,该部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耐久性,不可随意进行改动,且支撑体部分的归属权在于住宅的所有居住者,并非某一户居民所有,它的设计权、建造权、决策权属于开发商于设计方。在日本的SI住宅中,由于日本地区地震频发,住宅的结构强度成为住宅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因此,“S”支撑体是从结构的耐久性出发,具体标准为耐久年限在100年以上的结构主体与公共设备,大幅度提高住宅结构整体的安全性的重点就是将结构体与设备、管线相分离,管线设备的围护与更换不对结构主体造成破坏,且管线的更新维修也是延长住宅寿命的有效手段。

2.2 SI体系发展演变

2.2.1 SI体系发展概述

SI体系的原型最早是从柯布西耶提出的多米诺体系,首次将建筑结构与非结构部分区分开来,其次是酒架体系,其体系来源于对马赛公寓这一住宅的经验总结,该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居住者需求,在稳定的支撑结构下,内部空间可根据住户的喜好需求进行自行改动。在理论基础上,上世纪60年代SAR理论,对层级划分、决策权属、住户参与等SI分离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清晰的阐述。SAR住宅体系之后,发展了开放建筑理论,开放建筑理论对SAR住宅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其次论述了我国的支撑体理论,鲍家声教授的支撑体理论是将开放建筑与我国的实际发展相结合,在开放建筑基础上提出的适合于我国发展的理论体系,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SI理论是在SAR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完善其理论体系,并且在设备技术上进行了突破,为装配式住宅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1.第一阶段多米诺体系

多米诺体系的概念是于1914年出现,由勒·柯布西耶提出,如图2-2所示,此概念是首个将建筑物从结构方面进行划分,将结构部分与非结构部分进行区分,结构体的承重部分由钢筋混凝土柱组成,楼板之间由悬臂楼梯连接,因此,内部空间不受到较多结构体的影响,可以根据需求自由划分空间形式,墙体的选择以及内部构件可以根据内部空间设计需求进行购买,且室内部品属于填充部分,可以灵活放置,实现空间的流动性。

多米诺意为“骨牌”,多米诺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概念阐述。一方面,作为社会工业化技术发展的应用,另一方面,因其“多米诺”一词可意为类似骨牌一样的标准化形式房屋,从平面角度则可以将独立的柱子视作为单个的骨牌,每个房屋的组合类似于标准化 的骨牌阵列。多米诺体系的创立者柯布西耶将其作为一个产品项目,其中房屋的各个要素称为“对象—类型”,每一个要素的类型、形式跟随其整体的变化需要而进行修改,在后期被归类为“类型学”的代表。1925年,基于多米诺体系的第一个住宅项目建成,名为白塞克(Pessac),随后在1927年,德国举办的威森霍夫住宅展上,柯布西耶同密斯凡德罗设计的住宅都采用了分离式的结构形式,满足居住者的选择多样性。多米诺体系作为最早的框架体系,首次将建筑的结构体与非结构体部分进行区分。

第三章 呼包地区美岱桥村生土农宅现状分析 .............................. 33

3.1 呼包地区生土农宅概况........................ 33

3.1.1 内蒙古土默川平原自然条件 .................. 33

3.1.2 历史文化因素 ............................ 35

第四章 基于SI体系农宅适应性改造设计策略研究 ........................... 61

4.1 农宅居住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研究 ...................... 61

4.1.1 空间适应性设计原则与要点 .......................... 61

4.1.2 功能空间设计策略 ................................... 62

第五章 基于SI体系的农宅适应性改造设计 ..................... 93

5.1 农宅基本信息 ................................ 93

5.1.1 农宅院落概况 .................................. 93

5.1.2 农宅基本信息 ................................ 94

第五章 基于SI体系的农宅适应性改造设计

5.1 农宅基本信息

5.1.1 农宅院落概况

本章选取美岱桥村的木构架土坯结构的农宅院落进行改建优化。如图5-1所示该农宅院落位于村落的东南方向,建于60年代左右,经过多次了多次修缮,现如今,农宅由五个一开间房屋组成,院落整体呈现一字型,常住人口为89岁独居老人,子女3人偶尔回来探亲,东厢房原为厨房,现已废弃;西厢房原为牛棚,同样也已经废弃,院落空间呈现大面积浪费。

建筑学论文参考

结论与展

文章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背景,并基于对传统农宅的现状与居民需求不符的现象观察,确定了以美岱桥村的传统生土农宅作为改造对象,通过对美岱桥村传统农宅的调研走访与分析,初步论证了农宅的衰落主要归咎于其空间不完善、结构性能与功能落后,普遍无法适应居民的长期需求。在此基础上文章引出了以SI体系作为一种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并通过对SI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发展的分析,总结其SI体系的特性,并结合对农宅现状调研的问题分析,从空间、建造、内装三部分提出针对性的农宅SI体系改造策略,最后以一间农宅为例进行方案改造设计,并将三方面的改造细节进行展开说明与图示分析。

归纳总结文章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对美岱桥村传统生土农宅的环境要素、居住空间、建造结构、内装补品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收集,论证了传统农宅的空间功能缺陷的普遍性、建筑结构问题的严重性、部品缺失的紧迫性,其次也形成了有效的研究基础资料,可为相应的技术应用与策略定制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

(2)基于SI体系的技术梳理与农宅的基本信息,文章进一步提出传统农宅从居住空间、建造技术、内装部品三方面的适应性改造策略,从功能空间上完善农宅平面布局,建造技术方面结合SI体系的支撑体与填充体技术,支撑体部分提出了结构叠加策略,加固原有农宅的结构刚度,填充体部分则将架空地板、双层墙体、轻质隔墙、双层屋面等技术结合农宅提出运用策略,最后引入SI体系内装补品,采用整体卫浴与整体厨房技术,从部品类型与施工方式方面提出改造策略,为农宅改造提供技术方法。

(3)在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文章选取一户农宅进行改造设计研究,从空间上对农宅的整体户型方案进行了优化,在结构方面支撑体部分进行了原有结构删减与叠加钢框架结构的方式,以加强农宅结构性能,填充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