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建筑学论文格式、建筑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建筑社会学视野下建水民居空间变迁探讨

日期:2023年05月21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9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05161111194014 论文字数:82122 所属栏目:建筑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建筑学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是基于费孝通、李晓峰、王蔚、欧雄全等学者对建筑社会学的阐释、理解等理论研究之下,运用建筑社会学的方法进行实际项目的社会调研与实践研究,对原有理论进行了总结、运用及印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缘起

1.1.1研究背景

建筑学论文怎么写

中国的城市化引起了房地产高速发展,传统民居遭到冲击。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利用使得古城中的民居受到破坏或使用不当。云南建水是一座从元代开始就兼具滇南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中心的古城,且明、清两朝都为临安府所在地,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区。2020年12月在红河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支持建水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世界遗产的建议》第250号建议中提及,“建水县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5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10处、州级25处、县级102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建筑358处)”。

刘连兴、赵荣明曾指出了中国传统民居所面临的三方面的问题:与城市化之间的矛盾、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采用“限制”型的管理模式,使保护处于困难境地。建水民居也正面临这些问题。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追求更加舒适的环境,越来越多建水传统民居中的居住者搬进了新建的单元楼、别墅之中,传统民居或闲置、或出租、或改造更新,建水民居的空间布局、空间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拆改增扩的现象。建水民居中所蕴涵的演变规律对未来民居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原居住者在这些房屋之中的生活轨迹、文化将随时间的长河渐渐消失。民居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于其保护、利用是相关的,现代社会已不是封建家长制的大家庭,不再是一家祖祖辈辈都居住在同一栋民居之中,生活的多样化、人情的淡薄、生活水平的追求使得传统民居不再受到居民的青睐。传统民居留有人们的生活痕迹,成为承载传统社会文化的物质载体,记载着不同时期人与空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现在的建水民居空间开始开展大规模的更新及改造,并对新型建水民居的设计有着需求,了解社会如何影响空间,从历史演变中找寻演变的规律,为未来民居空间更新、改造、设计提出规律性认识并提供借鉴。

1.2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1.2.1研究目的

以建筑古城区内中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民居为例,以一定数量的案例从中折射出普遍性的规律。从建筑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清末、民国以来的建水传统民居,追溯建水民居的历史过程,还原建水民居空间的演变与变迁,客观地描述其中的历程,可以从中得到社会群体、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等方面与民居的形态演变之间的关系,探索空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发对建筑空间本质的思考。目的是深刻认识社会的演变与居住空间形态演变之间的密切关系,掌握和归纳出其中民居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及规律,从中推断对于未来建水民居空间的演变趋势及设计策略。

1.2.2研究意义

对于建水民居的研究调查,现有的研究包含合院式民居研究;传统民居文化研究;工匠营造过程及建造机制与法则;民居修缮保护与再利用等方面,而缺乏针对具体民居建筑的历史演变的调查,缺少相关的记录,忽略了同一空间背景下的建筑历时性发展与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但民居是一种不断演化的生命形态,需要对民居进行社会与空间关系的动态研究。本论文补足了建水民居研究理论中这一方面的空白,从建筑社会学的角度下,以近似历时性为线索,整理民居空间历史过程中的演变,从社会群体、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三种影响因素的演变趋势、动态规律出发,归纳出建水民居空间布局、功能的形成及生长更新中的规律。

社会中的建筑被很多的不确定的力量所控制和改变,建筑学应该走出自身狭小的研究领域,需要与社会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对话,去寻找更为持久和永恒的因子。从建筑社会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建水民居的发展和变迁,可以更好的理解建筑形态生成的根据,有利于整体地把握建筑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从建筑的社会维度去寻找灵感,探索建水民居未来的发展。从建水民居的演变规律中,看到社会与空间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此为基础,推断社会未来的变化对于建水民居的影响,之后在建水民居的更新、改造及再设计方面,建筑师、改造者应该注意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提出未来民居的演变趋势及更新、设计策略。

第二章建筑社会学理论及其与民居空间的关联性

2.1建筑社会学理论

2.1.1建筑社会学认知理解

建筑社会学(Architectural Sociology)是建筑学与社会学交叉融合的结果,主要研究社会中建筑的产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其社会关系①。最早是由陈志华在《建筑社会学》一文中提出。在文中,明确了建筑社会学的要点及阐释的关系包括建筑与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建筑与社会制度、建筑与社会意识、建筑与社会问题、建筑发展与社会化生产,这些关系的研究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建筑社会学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建筑与社会关系,是一种包括时间、空间、社会三向维度的动态型研究。探讨建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若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层面出发,分别是建筑活动与现象的社会含义及意义、建筑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和运行机制、建筑更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建筑学追本溯源就是一种人类存在于世界中以及呈现和表达自我的方法,其本身就是社会性的。建筑是一个汇集了历史上多种社会因素的高度概括,是对这些因素的一种整合式设计。建筑是一个社会化的事,靠不同的组织共同的结果。一个地区的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风格、类型中蕴藏着这个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②。

建筑设计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而建筑的社会化决定了将建筑学研究对象从传统本体上扩展至更广泛的社会视野。社会学则把建筑看作人活动的场所和背景,从更加整体的社会视野探讨和理解与建筑空间有关的社会问题,从而完成对建筑物本体理论在空间与社会层次上的认识扩展。

2.2民居空间的建筑社会学研究

运用建筑社会学的方法,对于传统民居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动态历程进行研究,探索传统民居中蕴藏的内涵,以此可以解决现实的新情况与新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现代化建设等不断的推进,原先创造的民居中丰富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等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变迁、流失,这些内容能给未来的民居更新、改造、设计提供规律启示或设计思路,传统民居如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在建筑社会学的角度对于传统民居的研究是刻不容缓的。传统民居是历史特定时期下的产物,具有特定模式的空间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中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空间之间的各种关系和活动。对于传统民居的建筑社会学研究,其要点不仅是对于建筑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性和文化性,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传统民居这一媒介和载体来剖析整个社会,从民居空间来解析社会的发展。

通过对于建水民居的文献内容的查阅、社会调查、历史沿革历程的深入了解,按照社会学的理论和认知中,李晓峰教授以社会学的视角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变迁三方面解读乡土建筑,本论文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取舍。社会结构中的社会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基础,研究民居中的社会就应该先研究社会中的群体;民居空间的演化中,生活方式是最具体的、最直接的变迁体现,在民居空间变迁研究中十分重要;社会群体、生活方式、社会文化,都是社会变迁的体现。所以,本论文最终从社会群体、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三方面作为重点对民居进行论述,将其与民居空间的布局形态、功能使用、生长更新三方面相结合进行解读。

第三章建水社会发展与民居空间的变迁.......................25

3.1建水社会发展变迁概况................................25

3.1.1群体迁入及文化交流、融合......................25

3.1.2制度体系变迁..........................25

第四章建水民居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规律........................77

4.1社会群体影响下的民居空间布局形态演变趋势...............77

4.1.1居住群体类型转换引发空间私密性演变...............................77

4.1.2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引发空间组织分散化....................................83

第五章未来建水民居空间发展启示及展望..........................105

5.1布局演变趋势及设计策略.................................105

5.1.1使用群体类型重新界定空间私密性.........................105

5.1.2根据人口结构与类型定制布局模式...............................108

第五章未来建水民居空间发展启示及展望

5.1布局演变趋势及设计策略

为了缓解多因素造成的民居空心化演变的现状,应该对建水民居的现居住者进行保护,提供一些现代化布局改造的帮助,以恢复民居中的活力。现在的居住群体发生了变化,居住者思想观念上因与外界交流而变化,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居住观向城市靠拢,原有的布局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根据居住群体的类型、家庭人口结构等作为改变民居布局的依据,加入居住者对于民居更新、改造、再设计时的参与,才能更加合理的改变民居空间的布局,解决原有布局的不适宜性。

建筑学论文参考

5.1.1使用群体类型重新界定空间私密性

空间的服务主体是人,民居空间的私密性与使用的群体相关,在进行民居更新、改造时,应该从使用人群出发,依据群体的类型而决定民居的空间围合。私密性不仅仅指的是居住者与周边居民的界限感,还有居住在一个家中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在现代住宅中,私密性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尤其是现在的子女,更加注重自己隐私的保护。做民居更新、改造和新民居再设计时,空间布局上的决定影响了空间的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