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栏目提供最新会计论文格式、会计论文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长期机构投资者、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技术创新

日期:2023年05月12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7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05082126027151 论文字数:28699 所属栏目:会计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以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长期导向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对长期机构投资者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它决定着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定义,也决定着技术创新投入转化以及创新成果产业化。技术创新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做大做强”起着关键作用。根据《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在131个国家中排名第12位,已连续多年在15强榜单上榜上有名。但是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创新体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我国与技术创新相应的资源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缺乏与高速发展的技术创新相适应的监管措施(关成华,2021)[1]。因此,探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助力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是学术界亟待探索的问题。

会计论文怎么写

机构投资者是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战略的选择和顺利开展起到关键性作用。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得到了飞速发展,其投资视野愈加广阔,投资理念更加成熟。为了建设中国资本市场和改革混合所有制,监管机构承诺将长期资本投资于中国资本市场。2018年,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其中专门追加了面向机构投资者的章节内容,主要强调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是一项权利,更是一项义务。同时,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创新活动呈现出长周期的特点,这与机构投资者的周期性密切相关。与短期机构投资者不同,长期型机构投资者具有积极参与内部治理的志愿和专业能力,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管理者的投资战略决策,包括技术创新投资。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第一,本文丰富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因素的有关研究。目前已有很多文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因子进行了探讨,其中在技术创新领域虽然探索过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而关于长期机构投资者能否充分发挥公司治理效应,助推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长期价值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扩展了有关技术创新的研究,加深了对长期型机构投资者的经济效果认知。

第二,本文扩展了长期机构投资者、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技术创新的交叉研究成果。环境不确定性一直是资本市场领域学术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对于企业来说,不确定性可能给企业造成财务困境和破产风险,同样也是企业增长的核心来源。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环境不稳定性进行了多角度深入的研究,但是鲜有文章在环境不确定性约束条件下进行长期机构投资者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本文不仅丰富了环境不确定性相关文献,也为长期机构投资者与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

1.2.2实践意义

本文选取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一步探索了长期导向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有助于企业积极引入有战略眼光的长期机构投资者,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和企业长远发展;第二,适应我国目前企业混合所以制改革的需要,促使股权结构多元化,优化公司治理;第三,有助于促使长期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重视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审慎发挥长期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作用;第四,有助于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关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有效应对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和与新技术快速发展相匹配的监管机制的问题,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2章文献综述

2.1长期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文献回顾

2.1.1机构投资者与企业技术创新

Pound(1988)系统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相关理论,较早的提出了机构投资者的矛盾性: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专业性强、资源丰富、信息充足,有利于参与公司治理,监督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也存在通过商业上的联系、战略上的合作和代理事物等方面来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的问题[2]。关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国内外众多学者意见不一。

第一,机构投资者会促进企业创新。20世纪后半叶,机构积极主义逐渐发展,机构投资者迅速扩张,出现了很多鼓励支持机构投资者的研究。Jensen(1993)、Gillan等(1998)认为机构投资者一般参与份额较高,退出公司的成本高,他们会留在企业中参与长期治理工作,鼓励企业进行创新[3,4]。Wahal等(2000)、Maury(2005)认为引入机构投资者是一项重要的监督机制,它能够有效监督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分散企业自主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带来的巨大风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投资[5,6]。David(1996)、Manso(2011)、Aghion等(2013)发现,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促进研发活动和分享业务增长红利来增加自身回报[7,8,9]。洪敏等(2018)、张强等(2019)、李涛等(2020)等众多学者都认为机构投资者不仅可以在财务上给予上市公司创新活动资金支持,推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启动,还可以通过“用脚投票”或“用手投票”的方式参与公司治理,降低项目启动后的运营风险,提升创新效率[10,11,12]。齐结斌等(2014)研究发现,只有当机构投资者达到一定持股比例后,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公司治理,承担监督管理角色,鼓励公司进行新一轮的研发创新[13]。李仲泽(2020)在研究中主要关注了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他认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对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效应在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后依然成立[14]。

2.2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文献回顾

随着全球经济反复震荡以及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最主要的特征即“不确定性”。当学者们还在单一地理解风险的负面性的时候,Knight(1921)就提出环境不确定性不同于风险的观点,他认为环境的变化是把双刃剑,既能给企业造成负面威胁,也能带来增长机会,企业面对环境的变化不是只能完全被动接受的[25]。Dess and Beard(1984)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需要从动态性、复杂性和丰富性三个方面来研究环境不确定性[26]。后来的许多学者都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环境不确定性的问题。环境的波动无时无刻不在给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组织模式、战略投资决策等方方面面施加着压力和影响,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把握机遇,又要防范风险。环境不稳定性已然构成深刻影响当今中国企业技术革新的重要原因。关于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

第一,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正相关,因为环境不确定性可以激发管理者的危机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实施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应对环境不确定带来的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Knight(2012)指出不确定性正是企业利润的核心来源[27]。Damanpour等(1984)、Tidd等(2001)、Weeds(2002)认为环境不确定性会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28,29,30]。肖婷等(2010)从风险承担的角度,认为当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激进的管理者会倾向于快速响应市场,推动技术创新的投入和开展,争取难以复制的行业领先地位[31]。Tversky等(1992)、赵红等(2017)、刘婧等(2019)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认为环境不确定性能够增强企业的适应力和刺激企业的学习能力,鼓励公司不断优化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表现,从而获取新的竞争优势[32,33,34]。孟庆斌等(2017)、崔维军(2019)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宏观层面经济政策越不稳定,企业创新研发投入越多[35,36]。

第二,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技术创新负相关,因为研发创新具有正外部性、高风险性的特点,这可能会影响管理层的研发意愿和选择。Pastor等(2012)认为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当外部环境变化多端时,市场信息更加模糊,为了避免投资失败的职业风险,管理层在做出投资决策会变得更为保守,限制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资[37]。郝威亚等(2016)根据实物期权理论,认为当外部环境不够稳定时,会产生一部分不确定性带来的额外的价值:即等待未来新信息的价值,为了获得这部分价值,企业将延缓创新研发投资,直至信息进一步披露[38]。左晶晶等(2013)、李寿喜等(2020)认为环境的变动增加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发生“隧道挖掘”问题的可能性,大股东可能以牺牲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不再保持高水平的创新投资[39,40]。另外,申慧慧等(2012)、袁建国等(2015)主张高度的环境不确定性本身就意味着财务窘境和破产危机,企业拥有较少的无用资源,机会成本高,融资难度大,受制于不够充分的现金流,企业可能会抑制技术创新投资[41,42]。

第3章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11

3.1相关概念界定......................................11

3.1.1长期机构投资者...............................11

3.1.2技术创新................................12

第4章实证研究设计...........................18

4.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18

4.2变量的选取...................................18

第5章实证分析..................................22

5.1描述性统计分析.........................22

5.2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