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行政管理论文格式、行政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当代西方新闻自由观批判——以我国新闻事业的公共性为视角

日期:2024年05月09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5050950295454 论文字数:27555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率先阐释了我国新闻事业公共性的基本内涵,在对西方新闻自由观的理论渊源和概念阐释的基础上揭示其精神实质和内在缺陷。然后,进一步从新闻事业的公有制基础、新闻产品的公共性、新闻立场的公众性、价值取向的公益性以及党和政府干预五个层面指出当代西方新闻自由观对我国新闻事业公共性的消极影响。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新闻事业管理是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领域。对我国新闻事业公共性的研究,其直接回应来自于当代西方新闻自由观对我国新闻事业公共性的消极影响,而新闻事业公共性的式微则会造成一定程度上共识、秩序和意义的缺失,进一步诱导公共政治危机、公共精神危机以及公众社会生活秩序的混乱。

首先,新闻传媒领域公共性缺失问题已然成为全球性话题。当代西方新闻自由观正是凭借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并且带来了诸多涉及公共性的问题,包括公共生活问题、公共精神危机、公共政治危机,而我国新闻事业的公共性问题即是其中之一。不论是从中国新闻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还是从西方新闻理论的嬗演历程来看,新闻传媒公共性缺失问题在其自身范围内始终难以解决,有效的政府管理才是保证新闻事业公共性的必要途径。新形势下,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监督、规范和引导。因此,始终坚持党对我国新闻事业的领导,创新发展新闻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是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西方新闻自由观对我国新闻事业公共性的消极影响。随着西方新闻自由观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新闻媒体的趋利性、网络空间的无序性以及非理性表达方式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公共性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商业资本无孔不入,出现了以竞争和利益为导向的新闻传媒发展态势;中国新闻传播领域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虚假新闻横行等问题层出不穷;新闻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难以彰显,新闻产品的负外部性污染传媒生态,新闻品质低俗、庸俗、媚俗,严重影响了传媒的品质和公信力。中国普通民众对西方新闻自由观的实质缺乏理性认知无疑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1.2新闻传媒公共性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公共性问题,诸如公共政治危机、公共精神危机、公共环境治理等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新闻事业的公共性问题则是诸多社会公共性问题集中在新闻传媒领域的投射和体现。尤其是随着当代西方新闻自由观的全球传播,原本局限于西方国家内部的新闻传媒公共性问题,逐渐影响到了我国新闻事业公共性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同时受到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政治体制与西方话语体系的双重影响,对新闻事业公共性问题的研究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混乱性。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公共性是与公共领域、公众、公众舆论相联系的,而新闻传媒是沟通公众与政治生活之间不可或缺的媒介。因此,西方学界对新闻传媒公共性问题的探究始终围绕着新闻自由、公共领域以及民主政治等问题不断演进。

早在1922年,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一书中,就曾探讨过新闻传媒与政治权力、资本和公众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已经涉及到新闻传媒“公共性”的问题。一般认为,对新闻传媒公共性问题的真正关注,起源于汉娜·阿伦特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念以及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实践中发现了人们通过语言及行动而形成的公共领域,成熟于哈贝马斯对新闻传媒作为公共领域的转变过程,以及其在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的相关论述,后在查尔斯·泰勒和汤普森等学者努力下,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汉娜·阿伦特在其代表作《人的条件》中,借助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率先对公域与私域进行区分,产生了以古希腊广场或集市为代表的公共领域的思想萌芽。在这个公共领域中,言语和行动是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两种基本方式,并且尤其重视言语在政治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只是,她所谓的公共领域更多局限于空间上的区隔,因而带有一定的形而上色彩。哈贝马斯则认为,随着17世纪欧洲社会的发展,一些拥有私人财产的个人通过沙龙、咖啡馆、酒吧和俱乐部等空间所产生的对文学议题的讨论,逐渐转变为对有关国家公共政策、公共事务等政治议题所进行的理性、公开的辩论,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公共领域”的概念。查尔斯·泰勒和汤普森则认为信息时代的发展是的对公共性的理解超越了一般的时空局限,不再是一种面对面的公共领域观念。

第二章我国新闻事业公共性的基本内涵

2.1“公共性”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对“公共性”的追问是这个时代突出而显著的特征,人文社科领域都在不同程度地关注公共性问题。新闻事业的公共性问题是社会公共性问题在新闻传媒领域的一种体现,因此,理解我国新闻事业的公共性,首先要对一般意义上“公共性”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阐释。

2.1.1“公共性”的基本内涵

所谓“公共性”中的“公”即公共的、共同的,是与“私”相对应的概念,没有“私有”也就没有“公共”。“公共性”一词最早发轫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哲学。早在古希腊时期,古希腊词汇“koinon”(也就是英文“common”的起源)就意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互状态。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从“共同的公共活动”视域出发阐释公共性问题。他认为在某种境遇之下,个人需要暂时放弃一部分个人利益来追求更普遍的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汉娜·阿伦特则是从论述古希腊城邦的“古典公共领域”思想出发,阐释了公共性是一种人与人在公共场合或公共境遇下,通过语言或行为方式形成相互联系的共存境况。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对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公共领域的研究来探讨公共性问题,他认为“公共领域是指借助于期刊、出版物、咖啡厅等大众传媒和公共场所来讨论和批判公共问题,并形成批判性的公共意见或公共舆论的场所,在公共领域中能够发现和创造公共利益,因而体现出公共性。”①马克思则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他没有直接使用“公共性”这个概念,而是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去探讨公共性问题,把公共性看作是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属性。

2.2我国新闻事业公共性的价值内涵

长久以来,对我国新闻事业公共性的理解多屈从于西方公共性话语和概念之下,对新闻事业公共性的论述多沦为西方理论的印证和注脚,往往缺乏本土性和适应性。我国新闻事业的公共性是什么?我国新闻事业的公共性是如何彰显?这些问题并未得到深究。一般认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公共性是指新闻传媒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满足公共利益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属性,与此同时,新闻传媒必须遵从公共利益的价值规范和要求展开实践。具体来说,我国新闻事业的公共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一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二是,新闻传媒作为一个公开的话语平台,其新闻产品必须具有公共属性;三是,新闻报道所服务的对象必须是公众;四是,新闻传媒在进行价值选择和判断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益性的价值取向。

2.2.1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新闻事业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在文化上的反映。西方新闻自由观产生并服务于资产阶级经济发展需要;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新闻事业则必须致力于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一切观念形态的东西,既不能从他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的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他们根源于物质生活的关系。”①新闻传播不论是作为一种基本的信息传播活动,还是其赖以存在的传媒机构,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我国的公有制基础从本质上决定了我国的新闻生产资料由谁所有,我国新闻事业为了谁、代表谁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毛泽东也曾在《人民日报》中发文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①可以说,毛泽东的这一经典论断被中西方两种媒体制度所证实。我国的新闻体制立足于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服务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新闻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享有,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代表的是普遍的人民利益。西方新闻事业的发展适应了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其新闻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往往代表了个人或者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说,正是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制约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公共性,也正是这个原理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在本质上区别于西方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当代西方新闻自由观的理性辨析..................................15

3.1欠缺共识的新闻自由...............................15

3.1.1不同学术领域的对话障碍................................15

3.1.2在西方社会内部缺乏共识..................................16

第四章当代西方新闻自由观的中国传播及其对我国新闻事业公共性的影响..............................25

4.1当代西方新闻自由观在中国的传播背景..................................25

4.1.1经济优势.........................................25

4.1.2政治因素............................25

第五章我国政府对新闻事业公共性的维护路径.....................35

5.1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35

5.1.1弘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35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