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行政管理论文格式、行政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探讨

日期:2024年01月19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9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1141623133371 论文字数:27555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以社会影响理论为基础,围绕“社会影响如何影响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这一主要问题,从理论层面构建了社会影响与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的概念模型。利用SPSS26.0、Stata14.0软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检验法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社会影响对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的影响作用,以及感知有用性、感知信任在社会影响与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人们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也随之改变[1]。2019年10月,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站数量518万个,互联网已成为公民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为提高群众办事的便利性、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实现政府与公民的双向互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底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的通知》,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推出“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核”、“一网通办”等具体举措。近年来,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数量不断增加,功能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已然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2]。电子政务的推行不仅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而且为政府和公民的沟通交流构建了新平台,有助于政府充分了解公民的利益诉求,为公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然而,将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仅仅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方面,如果公民不愿意使用电子政务服务,再好的电子政务系统也是形同虚设。换言之,公民是否愿意采纳电子政务服务直接关系到电子政务系统的成功与否。据CNNIC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为7.59亿,占网民总数的88.8%,而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数量仅5.09亿,占网民总数的59.6%1。可见,尽管我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公民使用率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因此,如何提高电子政务公民使用率、真正实现“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以社会影响理论为基础,纳入感知有用性、感知信任作为中介变量,以公民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电子政务公民采纳问题。旨在(1)检验社会影响理论在电子政务公民采纳领域的适用性,揭示社会影响各维度对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的影响机理;(2)检验感知有用性、感知信任在社会影响与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期望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电子政务公民采纳行为,拓宽电子政务公民采纳问题的研究视角,为提高电子政务公民使用率、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参考与建议。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公民生活在社会这个公共大环境中,思想、态度及行为或多或少地会受到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社会影响是电子政务公民采纳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社会影响理论,将社会影响划分为多个维度,系统化地分析社会影响对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的影响,弥补了现有研究对社会影响因素重视程度低、研究不够系统等不足,为后续研究者从社会影响视角出发研究电子政务公民采纳问题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同时,本文在探讨社会影响对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直接影响的基础上,纳入感知有用性、感知信任作为中介变量,检验社会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信任、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充实和发展社会影响理论,还有助于拓宽电子政务公民采纳问题的研究视角。

(2)现实意义。研究电子政务公民采纳问题对提高电子政务的公民使用率和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社会影响理论为基础,以公民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问卷调研,并对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与深入分析,揭示社会影响对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的影响路径与机理,最终从社会影响、感知有用、感知信任等角度出发对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提出建议。这有利于政府了解公民的需求和期望,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电子政务服务、优化公民办事体验、满足公民需求,进而提高电子政务公民使用率。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早期社会心理学家们基于不同视角,深入探究了社会影响的种类、过程和程度[30-32]。Kelman[31]于1958年提出的社会影响理论在学术界中最为经典,该理论认为,社会影响是指个体的态度或行为因受到外在社会性诱导而发生改变,社会影响是由顺从、认同、内化三个过程构成的。顺从是指个体为了得到奖赏或避免惩罚而采纳某种行为,认同是指个体为了建立与他人或群体之间的良好关系而采纳某种行为,内化是指个体因某种行为与自身价值观相一致而采纳该行为。本文正是基于Kelman对社会影响的理解,将社会影响定义为:个体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因受到他人或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同时,借鉴肖璇[34]的研究把社会影响划分为三个维度,用主观规范、社会认同、同伴效应分别对应顺从、认同、内化,以此展开进一步研究。

2.1.2 感知有用性

Davis[6]于1989年提出技术接受模型(TAM),指出感知有用性是决定个体是否愿意接受某一信息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Davis将感知有用性的概念界定为个体认为使用某一信息系统能提高其工作业绩的程度。感知有用性这一变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公民采纳领域,现有文献对其定义没有较大的差异,都认为感知有用性反映了电子政务能提高公民生活和工作效率的程度[43-44]。综合以往研究,本文将感知有用性定义为:公民感觉采纳电子政务能提高其生活和工作效率的程度。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影响理论

社会影响理论(Social Influence Theory)由社会心理学家Kelman [31]提出,该理论将社会影响分成顺从(compliance)、认同(identification) 、内化(internalization) 三个过程。顺从是指个体为了得到奖赏或避免惩罚而采纳某种行为,认同是指个体为了建立与他人或群体之间的良好关系而采纳某种行为,内化是指个体因某种行为与自身价值观相一致而采纳该行为。由于这三个过程难以量化,大多数学者将其抽象成可测量的潜在变量进行研究。本文将社会影响理论引入电子政务公民采纳领域,将社会影响作为影响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的核心自变量,借鉴肖璇[34]的研究将社会影响划分为主观规范、社会认同和同伴效应三个维度。

2.2.2 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1989年Davis[6]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如图2.1所示。技术接受模型主要被应用于信息系统采纳领域,该理论认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个体对信息系统采纳意愿和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感知有用性反映了个体对使用某一信息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其工作业绩的感知,感知易用性则反映了个体对使用该信息系统容易程度的感知。

技术接受模型认为外部变量会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进而对使用态度产生影响,而使用态度和感知有用性是行为意向的前因变量,个体的行为意向是影响其使用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根据这一模型,本文将感知有用性作为中介变量纳入到社会影响对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的影响机理模型中。由于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向之间的差异较为细微,在量化测量的过程中很难区分开来,本文将行为意向作为模型的因变量,没有纳入使用态度这一变量。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15

3.1 理论模型 ................................. 15

3.2 研究假设 ............................ 15

4 研究设计 ......................... 19

4.1 研究样本 .............................. 19

4.2 变量设置与测量 ......................... 20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22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2

5.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22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使用SPSS26.0对社会影响各维度、感知有用性、感知信任及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均值、标准差如表5.1所示。公民对于电子政务的采纳意愿较高,均值为3.766。社会影响各维度间差距较小,均处于中上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主观规范(均值为3.652)、同伴效应(均值为3.565)、社会认同(均值为3.353)。调查样本的感知有用性处于较高水平,均值为3.829,感知信任略低于感知有用性,均值为3.503。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以社会影响理论为基础,围绕“社会影响如何影响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这一主要问题,从理论层面构建了社会影响与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的概念模型。利用SPSS26.0、Stata14.0软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检验法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社会影响对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的影响作用,以及感知有用性、感知信任在社会影响与电子政务公民采纳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社会影响显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