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政治学论文格式、政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印度教民族主义对印度外交政策的影响

日期:2023年05月1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9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05091454538310 论文字数:42633 所属栏目:政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政治学论文,笔者认为印度教民族主义对独立后的印度政治发展施加了深刻的影响,随着BJP强势地位的巩固,印度外交政策的制定都受到了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印度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发展迅速。作为新兴经济体之一,印度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地位日益提高,并有望成为地区强国之一,因此印度的外交政策和战略选择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印度作为一个拥有着五百多个民族的宗教文化浓厚的文明古国,其国内存在多种宗教。印度基本上全民信教,约有83%的人信仰印度教,13%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其余人口信仰基督教、佛教和耆那教等①。

政治学论文参考

在印度,民族主义思潮与社会多元化相结合,融合进印度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价值观中,形成了独特的印度民族主义认同。印度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印度教与印度民族主义融合,从而产生了印度教民族主义,这也成为了印度现代政治中的一大特点。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团结印度民众、激发民众爱国情绪的同时,也导致了极端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作为一个宗教国家,印度教民族主义对印度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印度教民族主义实际上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且该政治思潮具有教派特色。张帅(2021年)指出其所秉持的理念是以印度教哲学思想为基础,通过印度教教义和文化来规范印度社会秩序,将印度打造为一个“印度教国家”。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产生是一个由社会因素和历史原因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宗教政治化与社会化双重导向的结果。2014年5月以来,印人党(BJP)以绝对优势赢得了印度第十六届人民院选举,组建了以莫迪为总理、由印人党(BJP)领导的全国民主同盟政府,“橘黄色浪潮”再度席卷印度。自莫迪组建政府以来,其政府与印人党(BJP)就相继推出了包括取消印控克什米尔自治权、修改《公民身份法》、将阿约迪亚寺庙争议土地划归印度教徒等一系列政策,这一系列激进政策的推出更是将印度教政治化进程推向了高潮,同时这也意味着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强势回归。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印度教民族主义会作为印度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一直存在。莫迪2019年的成功连任,使得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主导地位变得更加稳固。与过去印度的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相比,莫迪统治时期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更具象征意义。拥有国民志愿团(RSS)背景的莫迪上台后,印人党(BJP)与其指导思想及国民志愿团(RSS)相互协调配合,进一步推动了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印度教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内涵广泛,正处在不断演变和发展进程中,国外文献从概念探讨、历史分析、宗教政治化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此加以探讨。

第一,从解析民族主义和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概念入手,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功能与现实价值。在概念定义及范围划分上,美国学者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1991)在其书中将民族主义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类民族主义进行定义,对比后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是反现代的、落后的和保守的。日本学者吉野小作(Yoshino,1992)则将民族视作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本质的界定方式。别府春三(Beppu,1993)认为民族主义旨在通过一系列手段加强民族共同体,认为民族主义在缺乏或威胁到民族文化特性的情况下会加强民族团结。就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而言,亨廷顿(Hintington, 1993)的文明冲突理论指出全球化的未来冲突是文明的冲突,并且是民族主义造成了文明冲突的状态。林佳谊(Sally Lin,2015)提出文化复旧理论,指出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要想振兴文化就要求本民族必须回溯历史,深挖民族的发展动力与途径。这个理论倡导民族对自己的文化进行挖掘,强调本民族的文化自豪与认同,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都具备这些条件。贾夫里罗特(Christophe Jaffrelot,1996)认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是一种排他性的——宗教民族主义,主要是西方(尤其是英国殖民者和基督传教士)与穆斯林少数派对印度教徒构成的威胁的反映,其主要关注的是印度教认同的连续性和主导地位。而韦尔(Peter Van Der Veer,1994)则是将印度教民族主义看作南亚宗教民族主义的一种,认为印度教认同构建加速了对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想象,从印度教民族主义者自身角度看,印度教民族主义具有其特有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安东尼•史密斯(Anthony Smith,2020)指出这种意识形态是在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其他国家、其他国家面临民族危机时所做出的被迫反应。

第二章 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产生与主张

第一节  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产生

印度教民族主义诞生于19世纪印度的独立斗争中,其核心是建立“印度教统治的国家”,它与世俗主义是将印度社会和政治倾向联系在一起的两大政治思潮。自2014年以来,由于莫迪与印人党(BJP)一起制定了一系列带有浓厚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的政策,使得印度教民族主义成为印度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潮不仅仅影响了印度的国内政治生活,还塑造了带有印度教民族主义特色的一系列印度外交政策,并影响着印度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随着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如RSS影响力的扩大等,印度教民族主义会持续崛起,与此同时也会面临世俗主义、多元主义等传统思潮的挑战。

一、概念辨析:民族、民族主义与印度教民族主义

关于“民族”一词的定义学界一直未有统一的说法,但总的看来,关于“民族”的释义越来越带有政治色彩。在中文的语境中,许多学者更偏向将“民族”定义在历史范畴内,这样的定义会更具有文化主义倾向。关于“民族主义”概念的界定与外延更是争议不断,每个定义都有其侧重点。

(一)“民族”的内涵

民族的形成是非静态的,因此能对民族产生影响的原因也就有很多。各民族都有着独有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加上每个研究人员对民族的研究角度与研究导向和方法的不同,对“民族”的定义也就不尽相同。

正是因为“民族”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定义,使得学者们对“民族”的界定的侧重点也存在一定差异。一些西方学者从政治意义角度定义“民族”,他们将“民族”的内涵等同于“国家”。安东尼·史密斯(Anthony Smith)将“民族”定义为一个共同体拥有共同的神话、共享的历史和普通的公共文化的人类共同体。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则认为,民族实际隶属于一个统一的行政机构,并且是一个拥有明确界线的领土上的集体。卡尔•多伊奇(Karl Wolfgone Deutsh)明确将民族界定为:“一个拥有人民(people)的国家。”

第二节  印度教民族主义的组织与发展

随着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相关理论也被不断推广应用,印度教教派组织也竞相创建,其中包含了国民志愿服务团等多个组织,其中最为典型的组织是国民志愿团(RSS)、湿婆军、世界印度教大会(VHP)等组织,这些组织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一、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

(一)国民志愿团

1920年后,国大党在甘地的引领下,拉开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序幕,使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达到新的高度。另外,印度也出现了抵制英国殖民统治并将矛头指向穆斯林等少数宗教教派的印度教教派主义者,进而使印度教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RSS的创始人海德格瓦。

海德格瓦1889年出生在一个婆罗门家庭,在其年轻时就非常爱国,并深受萨瓦卡尔思想的影响。尽管他曾经是甘地引领的一场运动的参与者,但其思想快速动摇。在监狱短期服刑出狱后,海德格瓦开始公开批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他指出未能团结一心、达成共识是印度教徒在教派之间的对抗中持续受伤的原因。他开始指出应井然有序地开展武装斗争,从而妥善处理民族关系,进而扭转这种现状。不同于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i)和尼赫鲁(Jawharlal Nehru)倡导的民族宽容政策,他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强而有力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

海德格瓦深信印度民族国家应将印度教传统作为其文化根基,这一观点是在萨瓦卡尔的影响下提出的。于是他联合支持者们于1925年创建了RSS。该组织主要崇拜印度教的罗摩神,“以严明的纪律和为印度教社会与文化服务的精神效忠于‘印度母亲’”。但这同时也就决定了RSS的政治立场——在印度成为独立国家之前,必须通过坚持不懈地抗争来寻求民族解放,建立以印度教为主导的法律规定,形成以印度教为主导的社会文化;国家独立之后,则应进一步认可印度教法规、文化以及社会身份,从而实现印度教社会的全方位发展。尽管RSS自诩为文化组织,但该组织公开使用武装力量来参加不同教派之间的纷争。事实上,RSS极为注重武装以及军训的传统,该文化组织也掺杂有一定的军事成分。

第三章 “印度教特性”思想的内涵与发展 .......................... 24

第一节 “印度教特性”思想的提出 ............................ 24

一、“印度教特性”思想的产生背景 ...................... 24

二、萨瓦卡尔其人及“印度教特性”思想 ........................ 25

第四章 印度外交政策中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因素溯源 ........................... 31

第一节  等级秩序 .......................... 31

一、印度社会层面 ........................... 31

二、地区秩序层面 ....................... 33

第五章 印度教民族主义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