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新闻学论文格式、新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框架视阈下《人民日报》涉台报道思考(2016.5-2022.5)

日期:2024年06月1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67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5312005238780 论文字数:35633 所属栏目:新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新闻学论文,本文将《人民日报》涉台报道界定为发生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有关台湾的报道,意在研究大陆对台政策和台湾的社会经济全貌。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还记得小学三、四年级左右,有次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随手翻到一本杂志,其中一篇是对一位患癌女记者的采访,年代久远已记不清报道的具体内容,只模糊记得这位女记者十分敬业,将生命中的大多数时间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新闻事业。这位令人敬佩的女记者说,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还是会选择记者这个行业,因为热爱、因为这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

这位女记者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六年级时班级组织了以“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高考志愿我填了“新闻学”专业,考研时也做了相同的选择。也许是因为读报的习惯让我受益匪浅,我对传统媒体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近些年来其发展大不如前,但于我而言,它们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是我追求理想路上的情感寄托。因此在寻找毕业论文选题时,我将目光聚焦在了传统媒体上。

对台湾的认知和感情不是来源于早年风靡大陆的台湾偶像剧,而是来源于对历史的喜爱,以及在爸爸观看《海峡两岸》节目时我在一旁的思考,大学时将台湾作为毕业旅行的目的地,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所以当我在知网搜索毕业论文选题,看到有关于涉台报道的研究时,彼时的激动仍记忆犹新,选择这个选题是理想、兴趣、弥补遗憾的结合,更是寄托着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1.2选题缘起

1.2.1主流媒体在台湾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在台湾问题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积极报道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两岸交往合作,引导社会舆论,真实、清晰地记录两岸关系发展史。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主流媒体与地方媒体相比更具权威性;2000年开始,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派记者赴台采访,后直接在台设记者站,在涉台报道中,与地方媒体相比拥有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采访资源,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上远超于地方媒体,查阅国内的涉台报道文献也可以发现,主流媒体利用资源优势对台湾的报道更加全面和权威;舆论导向作用比地方媒体更强。因此,主流媒体的涉台报道客观地传达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对台的政策,在为大陆人民介绍宝岛台湾的同时,积极地引导舆论,一直在完成祖国统一的进程中起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承担了独特的使命担当。

1.2.2选择《人民日报》的理由

《人民日报》在涉台报道中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其涉台报道是党中央传达对台政策的重要窗口,也是大陆人民了解台湾社会的重要渠道,涉台报道不仅记录历史,也是一种现实需要。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信息与文献中心保存有1946年至今的《人民日报》报纸资料,且“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有研究所需的完整资料,研究对象的获取相对容易。

第二章   《人民日报》涉台报道的特征及变迁

2.1类目建构

类目建构应遵循互斥、穷尽、可靠的原则,可分为“说什么”、“如何说”两类①,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涉台报道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在既有涉台报道类目建构的基础上,根据对《人民日报》高、中、低层次的框架研究需要,采取“说什么”的分类方式,从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对象、报道基调等四方面来进行类目建构。

2.1.1报道体裁

消息:《人民日报》涉台报道使用最多的报道体裁。

通讯:《人民日报》涉台报道中最常用的通讯类型有事件通讯、非事件通讯、人物通讯、风貌通讯等。

评论:也是《人民日报》涉台报道常用的体裁之一,以署名评论为主,辅以少量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和社论。

图片报道:主要出现在《人民日报》“台港澳侨”专栏,内容以图片为主,辅以少量的文字对事件进行简单介绍,通常标题名为“图片报道”。

对话访谈:据统计,此种体裁主要分为两种:对话和访谈。对话是指《人民日报》北京记者与驻台记者针对台湾地区发生的某一事件进行连线对话,对事件及人物行为进行介绍和点评,此类体裁标题中通常会注明“海峡连线”;访谈是指记者对台湾人物、研究台湾问题的专家学者等进行采访,文稿以对话形式呈现。

其他:以上体裁之外,又不便归纳的新闻体裁。

2.2内容统计

2.2.1总体报道数量 

新闻学论文怎么写

从折线图可以看出,从2016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人民日报》涉台报道的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仅统计了5月-12月的数据,但报道数量几乎与2017年、2018年全年报道数量持平,主要因为以下原因:一是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出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民进党当局一方面声称要维持现状,另一方面不承认“九二共识”,美国借机干涉中国内政,中央政府、大陆社会团体、台湾社会组织和团体、两岸研究台湾问题的专家学者、台湾民众等呼吁、要求蔡英文及民进党当局承认“九二共识”,维护两岸的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相关报道数量增加。二是台湾当局对“九二共识”的否认,导致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海协会、海基会的联系沟通机制停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始加强两岸的民间往来,此类报道数量也开始增加。三是2016年台湾发生重大跨境电信诈骗案,两岸联手打击犯罪,大陆游客在台发生严重车祸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等社会事件,对此类报道的持续时间长、报道数量多。

第三章 《人民日报》涉台报道框架分析 ....................... 30

3.1 高层次框架:《人民日报》涉台报道主题框架分析 ................... 30

3.1.1 “一个中国”原则下的反独促统报道 ..................... 30

3.1.2 偏向正面的台湾社会报道 ...................... 35

第四章 《人民日报》涉台报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55

4.1 《人民日报》涉台报道存在的问题 ..................... 55

4.2 《人民日报》涉台报道的改进建议 ...................... 56

结语 .............................. 58

第四章 《人民日报》涉台报道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4.1《人民日报》涉台报道存在的问题

《人民日报》在促进两岸沟通、帮助大陆人民了解台湾社会、台湾同胞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在传达大陆对台政策、表明中央政府立场方面,《人民日报》也会发挥了党报的作用,但统计分析《人民日报》涉台报道框架及文本,发现其仍存在不足之处。

4.1.1高层次框架:对“反独促统”、“两岸交往”的报道比较集中,对台湾地方性报道数量不足

2016-2022年期间,“反独促统”“两岸交往”两个主题的报道占据了《人民日报》涉台报道的重要位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台湾当地的忽视,关于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的报道数量每年都难上两位数,尤其是2020年及以后,关于台湾当地的报道数量骤减,甚至经常出现没有相关报道的情况,这将影响大陆读者对台湾社会和台湾同胞的了解,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与此同时,对台湾社会、人物的报道数量相对较少,且大多数报道都处于“反独促统”这一主题之下,此外,对台湾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的报道数量较少,且从2020年后几乎不再有相关报道,报道数量占比失衡,并不利于让大陆受众了解真实、客观的台湾。

新闻学论文参考

结语

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后,中国大陆和台湾信息交流几乎隔绝,两岸人民对彼此的认知也存在偏差和误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和台湾的民主化进程,两岸官方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民间往来也开始破冰,两岸的误解和隔阂需要对等的信息沟通来消解。

《人民日报》肩负着沟通两岸、消除误解的重要责任,这也是本文将《人民日报》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此外,本文将《人民日报》涉台报道界定为发生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有关台湾的报道,意在研究大陆对台政策和台湾的社会经济全貌。

研究发现,2016年5月-2022年5月间,《人民日报》将报道重心放在“反独促统”和“两岸交往”上,对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物的关注越来越少;《人民日报》涉台报道的新闻框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高层次研究主要议题,其中“反独促统”是重中之重,体现了《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报的鲜明立场和态度,所有的新闻报道都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基础,这也是大陆媒体进行涉台报道的政治基础和共识;中层次框架研究叙事结构,因其自身性质和资源的限制,叙事视角以限知视角为主,语篇建构相对模式化,语篇多模态为主、缺乏图像多模态,报道倾向以正面为主;其新闻文本以单一句类为主、以陈述句为主,对中央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涉台言论的引用是最常用的辞格,语言风格以平实、庄重、明快、简洁为主。《人民日报》涉台报道叙事结构和新闻文本体现出报道的相对客观、公正,同时隐含了自身的态度倾向以便于引导舆论,以及表现出其作为党报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