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工商管理论文格式、工商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新兴技术跨界创新网络的演化及其创新绩效探讨

日期:2024年06月0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96
论文价格:20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6041013089368 论文字数:120585 所属栏目:工商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博士毕业论文 Docoto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本文分析了新兴技术跨界创新网络的演化及其对跨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新兴技术跨界创新网络演化过程及特征进行探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新兴技术跨界创新网络对跨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最后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跨界创新网络对跨界创新绩效的影响。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推动了数字制造、5G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兴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技术间跨界融合和企业间跨界合作,加速了新兴技术的跨界创新。新兴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等特点,对已有的产业结构造成巨大冲击,给原有技术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2016年5月我国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其中明确指出“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

新兴技术的发展是以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融合创新为标志,通过对传统的制造模式、生产流程与组织方式进行颠覆与变革,从而引发产业甚至是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变化,推动社会向生态和谐、绿色低碳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新兴技术与传统路径依赖的技术不同,其发展体现为各种所需资源持续增加的过程,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赢者通吃”的特征[1],能够引发一个新行业的创立,或者颠覆现有行业甚至导致其消失。技术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和高度竞争化正在极大地改变技术创新的模式和过程,企业单纯依靠自身创新资源和能力无法掌握与创造出所需的全部技术知识,从而难以适应技术和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无法保持持续的创新优势,尤其是近几年新兴技术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导致企业需要承担更大的创新成本和风险。跨界合作作为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企业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被视为企业提高创新优势的重要途径[2]。由于新兴技术企业对外部知识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建立跨界合作能够使企业接触更多不同的差异性创新主体,有助于积累外部关系资源,使企业能够更快速有效地获取大量创新所需的异质性知识资源并加以利用和整合,从而拓展企业知识基础,促进知识变异与重新组合,通过不同创新主体间优势互补,加速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跨界创新绩效。因此,跨界合作是新兴技术企业提高其创新绩效和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

工商管理论文怎么写

1.2相关概念界定

1.2.1新兴技术跨界创新

跨界创新是在企业创新的基础上强调跨界合作和技术融合。现有研究基于不同的分析视角和维度,提出了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跨界协同创新等相关概念。本文将跨界创新界定为:不同技术实现跨界融合和应用,或不同组织进行跨界合作和经营,使得不同技术间、不同组织间或不同产业间知识交叉渗透和相互作用,进而在技术边界、组织边界或产业边界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或新产业的现象。

随着技术的快速突破和多元化发展,技术间的交叉融合现象不断增多,而多元技术跨领域的成功融合会进一步演化为新兴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的单一性和滞后性,新兴技术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原有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与其他不同技术交叉融合所形成的突破性新技术。因此,新兴技术演进与知识流动紧密相关,有效的知识流动会促进网络内知识扩散与吸收,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加速不同技术知识融合和重组,有利于新兴技术的跨界创新,甚至催生出新的新兴技术,并促进新兴技术在“知识搜寻—扩散—吸收—融合—创造—再扩散”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

因此,新兴技术跨界创新与传统技术的线性创新不同,并非一定要沿用原有企业或行业的技术资源积累,而是通过开展跨组织、技术或行业的合作创新,突破创新资源瓶颈,推动不同技术或产业间的知识、技术相互渗透和融合,克服企业或行业内现有技术锁定的限制,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或新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实现市场格局的重大颠覆,从而构建或维系创新主体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1.2.2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是两种甚至更多现有技术共享知识和技术基础从而结合成一种混合性新技术的突破过程[4],具有复杂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征。

技术融合需要信息、知识等创新资源的支撑,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这些资源的透明度与流动性大大提高,从而为资源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技术融合的机会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现有技术就会突破自身边界与其他技术融合,导致原有技术链解构重组,新的技术得以产生。

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各类资源的聚集与应用系统,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源于资源的差异而非产业环境的差异,不同企业间的资源异质性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形成、维持以及扩大相关资源的差异程度。

资源依赖理论适用于探寻和解释企业合作研发的动因。Jeffrey等(1976)提出企业进行合作联盟的根本目的是融合优势资源以达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而满足合作联盟的基本条件为双方具备相互依赖的资源禀赋。由于企业创新需要大量有价值且不可替代的资源,在组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仅凭自身的能力难以满足创新的需要,无法实现自给自足,而通过开展合作,双方则能实现各类稀缺的、难以模仿的、独家的或互补性资源的交互与融合,从而大大增加各自所拥有资源所创造的价值。因此,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必须与外部创新主体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得必要的互补性资源以推进创新[6]。其中,对优质的、隐性的互补性创新资源的获取是企业进行创新合作的主要目的。但由于资源通常存在排他性与不可再生性,企业只有通过共享自身的其他资源才能得到目标资源的使用权限[7]。

由于不同企业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和专有性,通过交易手段来获得目标技术资源的行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更倾向于对内外部技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资源协同的方式来规避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不仅能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还能促进各个资源承载体的交互,搭建企业间优质的资源传输纽带,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在企业缺乏创新资源的情形下,通过合作与联盟的方式比通过技术并购等市场交易方式,更有利于技术知识、信息等资源应用与整合的效率的提高[8]。与此同时,利用资源的互补性能提升企业对于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为产品研发提供稳定的资源输送,更有利于企业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种应变能力强调利用资源整合的方式来推动创新。事实上,多数企业因其自身资源条件受限,无法通过支付高额的研发经费来支持创新活动,只能通过资源整合以补足企业短板,促进企业创新。不同企业间通过异质性资源的协同并对其加以吸收、利用和整合,有助于企业增强持续性的竞争优势,相关研究也表明通过资源互补与有效整合来实现创新比通过发明来实现创新更为常见[9]。

2.2新兴技术跨界创新的相关研究

2.2.1新兴技术及其跨界创新的内涵

新兴技术跨界创新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会对市场与行业格局的改变产生巨大影响,最终使得整体的社会价值得到提高[47]。1994年美国沃顿商学院“Hunstman研究中心”率先开启了新兴技术的研究,制定并实施了“新兴技术管理研究计划”,2000年首次对新兴技术进行了定义,将新兴技术界定为是基于科学的有可能创立一个新行业或者改造一个现有行业的创新[48]。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学界对新兴技术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国内外学者们纷纷从不同视角对新兴技术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Day(2000)认为新兴技术是一种从根本性创新中产生的间断组合技术,典型例子有微型机器人、数字成像、生物制药、高温超导体等;另一种含义将新兴技术视为由多个独立的技术集成所形成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将具备更大的创新意义,比如互联网、核磁共振成像、电子金融等[49]。Cowan(2013)基于宏观视角,对新兴技术发展的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市场结构和独特的法律政策在推动新兴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0]。我国在新兴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基本始于2002年,银路(2005)聚焦于新兴技术的重要作用,将新兴技术界定为给经济和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高技术,并对新兴技术、高技术和新技术进行了概念上的区分[51]。徐建国等(2018)探讨了近年来新兴技术识别的相关研究进展[52]。新兴技术是处在技术发展前沿的一类,具备尖端技术的性质[53],其建立在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有效的风险管控实现对企业运营模式的根本性改变[54]。新兴技术具有颠覆性创新的本质,这种创新能够引发市场竞争环境和社会格局的巨大变革[55]。丁大尉等(2013)全面地分析了新兴技术的利弊,认为新兴技术便利性与挑战性共存[56]。新兴技术虽然能够实现对市场应用创新的有效激发,但也存在引发社会恐慌的隐患,甚至会更换原有的产业关联[57]。李昌等(2020)在对新兴技术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根据新兴技术多维属性的时间变化特征,提出了基于新颖性、传承性、关注性、引领性与无序性等特征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识别方法的有效性[58]。

第3章 新兴技术跨界创新网络演化及其对绩效影响的机理分析 .... 38

3.1 新兴技术跨界创新的主体与动因 ................... 38

3.1.1 跨界创新的主体 .................... 38

3.1.2 跨界创新的动因 ......................... 40

第4章 新兴技术跨界创新网络演化的实证分析 ................................ 60

4.1 研究设计 ......................... 60

4.1.1 研究对象 ............................... 6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