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语言学论文格式、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汉日饮食类惯用语的隐、转喻对比探讨

日期:2023年05月13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30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05091127538876 论文字数:68666 所属栏目:语言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从源域类别、隐喻性概念、隐喻生成机制及隐喻运作模式四个方面对比了汉日饮食惯用语中的隐喻;从转喻类型和转喻运作模式两个方面对比了汉日饮食惯用语中的转喻;从互动类型及互动模式两个方面对比了汉日饮食惯用语中的隐转喻互动。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惯用语的意义具有任意性和不可分解性,其语义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整体,字面义与深层意义之间不存在关联性或关联性无法获取。认知语言学认为,传统的观点只适合解释部分惯用语,许多惯用语中存在着丰富的概念性理据,是可解释、可分解的。惯用语的深层语义来源于人们的认知结构,其生成、理解由概念知识驱动,隐喻、转喻和约定知识构成惯用语意义生成的认知基础。

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活动,随着活动频繁而固定的发生,该活动逐渐形成了体验格式塔,具有了强大的认知意义,产生了大量的隐喻性和转喻性思维。当这些思维与特有的文化积淀相结合时,就会带上鲜明的民族色彩。汉语和日语都存在着各自的惯用语体系,存在着大量与饮食相关的惯用语。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以及隐转喻互动理论出发,分析对比汉日饮食惯用语的深层语义及其建构方式,以期发现汉日饮食思维上的共性与个性,为语言与认知的探索提供帮助,为惯用语的研究视角提供新的参考。

本文主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汉日饮食惯用语中存在哪些概念隐喻、哪些概念转喻?汉语和日语有哪些异同?二、在汉日饮食惯用语的认知语义生成过程中,隐喻和转喻的生成机制及运作模式是怎样的,汉语和日语又有哪些异同?

1.2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汉语和日语中含有饮食词语或语素的惯用语。对于“饮食”所涉及的范围,本文将其限定在五个范畴,即食物、食物味道、饮食制作、饮食器具、进食动作。惯用语中只要含有这五个范畴中任一范畴的词语或语素就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在语料收集方面,汉语共收集了300条,来自《现代汉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规范词典》《实用惯用语词典》两部词典。日语共收集了229条,来自《日语常用惯用句分类学习词典》《日语惯用句词典》《例解日语惯用句用法辞典》三部词典。

在日语惯用语的理据分析方面,本文参照了电子词典《スーパー大辞林》3.0及在线网络词典“Weblio辞書”(https://www.weblio.jp)“ルーツでなるほど慣用句辞典”(https://www.imidas.jp)。文中的汉语例句来自惯用语词典,日语例句来自惯用语词典和雅虎日本搜索引擎。

第二章汉日饮食类惯用语的界定及分类

2.1汉日惯用语的界定

由于研究视角及方法不同,学者们对汉日语惯用语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学界的观点进行梳理,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汉日惯用语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本文的研究。

2.1.1汉语惯用语的界定

2.1.1.1学者们对汉语惯用语的定义

对于惯用语的定义,学界存在很大分歧,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学者从形式和意义两个角度对惯用语进行了界定,也有一部分学者从形式或意义单一角度对惯用语进行了界定。

从形式或意义单一角度对惯用语进行界定的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周荐(1988)《惯用语新论》,从形式出发将惯用语定义为“除去原惯用语中三字格的俗语”。该观点把惯用语中形式最典型、数量最多的三字格部分排除在了外面,其初衷是要解决三字词和三字惯用语区分不清的问题,认为“挖墙角”等三字格都属于词,惯用语只能是非三字格的一部分俗语。本文认为三字格惯用语和三字词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不能将三字惯用语一概认为是词,尽管有些惯用语的性质不好划分,但是局部的模糊并不影响整体的清晰,这种区分方法显然不恰当。

第二种,刘叔新(1990)《汉语描写词汇学》,从意义出发对惯用语的定义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固定语中“不具有表意双层性,含义体现成类事物的一般概念而非个别概念或专门概念的就是惯用语”。按照此观点,诸如“弥天大谎”等不具有双层语义的词组应该划入惯用语范围中,而“挖墙脚”“背黑锅”等具有双层语义的词组应该划入成语范围中。这与我们的语感和语言心理相差很大,所以本文也不认同此观点。

2.2汉日饮食类惯用语的界定

2.2.1汉日饮食类惯用语的定义

要定义饮食惯用语,首先要界定饮食概念的范围。《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饮食”的释义为:“①吃的和喝的东西;②指吃东西和喝东西”。《スーパー大辞林》(第三版)对“飲食”的释义为:“吃东西和喝东西”(飲んだり食べたりすること)。但由生活经验可知道,饮食的内涵不仅局限于此,还涉及食物的味道、食物的制作、所使用的器具等等。赵守辉(1991)从味道、过程方式、工具、对象四个方面探讨了与饮食相关的词语。赵荣光(2006)《饮食文化概论》一书,将饮食概括为“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总和”。楚艳芳(2017)《汉语饮食词汇研究》一书,从饮食方式、饮食器具、烹饪方式、饮食感受、饮食味道五个方面对汉语饮食词汇进行了研究。本文参考前人研究,将所要研究的饮食范畴限定为食物、食物味道、饮食制作、进食动作、饮食器具五个方面。

因此,本文将所要研究的汉日饮食惯用语定义为:用汉语或日语记录的,含有饮食范畴内的词语或语素的惯用语,其中饮食范畴包括食物、食物味道、饮食制作、进食动作、饮食器具五个方面。

第三章汉日饮食类惯用语的隐喻对比分析...............................25

3.1汉语饮食类惯用语的隐喻分析................................25

3.1.1汉语饮食类惯用语的源域类别..........................25

3.1.2汉语饮食类惯用语中的概念隐喻..........................27

第四章汉日饮食类惯用语的转喻对比分析..................................58

4.1汉语饮食类惯用语的转喻分析...................................58

4.1.1汉语饮食类惯用语的转喻类型.............................58

4.1.2汉语饮食类惯用语的转喻运作模式.......................62

第五章汉日饮食类惯用语的隐转喻互动的对比分析..............................73

5.1汉语饮食类惯用语的隐转喻互动分析.................................74

5.1.1汉语饮食类惯用语的隐转喻类型............................74

5.1.2汉语饮食类惯用语的隐转喻运作模式......................79

第五章汉日饮食类惯用语的隐转喻互动的对比分析

5.1汉语饮食类惯用语的隐转喻互动分析

5.1.1汉语饮食类惯用语的隐转喻类型

本文对所收集的汉语饮食惯用语进行了考察,发现汉语饮食惯用语中存在三种隐转喻互动类型,即隐喻源域的转喻扩展、隐喻源域的转喻缩减以及隐喻源域的转喻减缩+隐喻目标域的转喻扩展。

5.1.1.1隐喻源域的转喻缩减

隐喻源域的转喻缩减是指隐喻源域中的某些相关成分或源域整体通过转喻缩减凸显某方面的特征后,然后映射到隐喻目标域。具体到汉语饮食类惯用语,可以概括为惯用语的整体字面义发生了转喻减缩,然后再通过隐喻映射到目标域;或者惯用语的一部分构成成分发生了转喻减缩,然后再通过隐喻投射到目标域。举例说明如下:

【生米煮成熟饭】比喻已经成事实,无法再改变。

惯用语“生米煮成熟饭”的字面义表示的是一个复杂事件,包含各种要素,比如煮的过程、方法等等。“熟米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状态。”是“生米煮成熟饭”的子事件。复杂事件转喻子事件,发生转喻认知缩减后,转喻义再基于相似性投射到隐喻的目标域,最终得到“已成事实,无法再改变”的深层语义,如图5-3所示。

语言学论文参考

第六章结语

本文以汉日饮食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对惯用语中的隐喻、转喻以及隐转喻互动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从源域类别、隐喻性概念、隐喻生成机制及隐喻运作模式四个方面对比了汉日饮食惯用语中的隐喻;从转喻类型和转喻运作模式两个方面对比了汉日饮食惯用语中的转喻;从互动类型及互动模式两个方面对比了汉日饮食惯用语中的隐转喻互动。通过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一、在隐喻、转喻、隐转喻的数量分布上,汉日都是基于隐喻产生的饮食惯用语数量最多,汉语占比64.0%,日语占比56.3%;日语转喻产生的饮食惯用语占比比汉语高,日语为24.5%,汉语为15.6%;基于隐转喻产生的汉语和日语饮食惯用语占比基本相同,汉语比日语仅高1.1%。

二、在汉日饮食惯用语的隐喻对比方面,主要有以下结论:

1.在源域类别的数量分布上,汉、日都是食物域和饮食动作行为域的惯用语最多,食物味道域的惯用语最少。这一共性体现了人类认知体验的普遍规律,即认知体验越频繁、越深刻、越具体,人们越倾向于选择该认知域作为源域。由于饮食思想和饮食习惯的不同,汉语产生了更多的以饮食制作和饮食事件为源域的惯用语。由于语言形态差异,日语“食う”依靠词尾变化可以表达多种语法意义,产生了比汉语更多的与吃相关的惯用语。

2.在概念隐喻方面,汉日饮食惯用语的共性大于个性,汉语有31个隐喻性概念,日语有25个,其中两种语言共有的是20个。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