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教育教学论文格式、教育教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部件—文化”视域下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探讨

日期:2024年06月02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1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6021031002196 论文字数:62522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本文试图将部件作为联结点,以“部件核心织网法”作为主要的汉字分析方法,融入汉字文化教学以构建新的汉字教学模式,即“部件—文化”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将联结主义理论与记忆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并融入流程设计,包括操作程序、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等要素。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汉字历来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常有许多外国留学生难以记住各个汉字构意与构形的联系,他们能够说出正确句子进行言语交际,但无法准确无误地写出对应的汉字。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是汉字形体的特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的母语为英语,其字母组合采取“横向线型加合的方式①”,字母之间界限明晰不易变,而汉字是由“字根组成的‘方块’外形,形体不断变化,粘合离析没有规定②”,外国留学生往往不易分辨并记忆多变的汉字形体。其二是汉字理据的特点,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以早期记事图画为雏形,然后逐步发展成熟,其理据的形成与发展又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如果对外汉字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结合汉字文化辅助讲解,那么外国留学生就难以理解并记忆汉字。其三是汉字功用的特点,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单字与语言单位的关系也并不固定,因而外国留学生需要在词语和语境中动态地理解汉字的功用,这对“重视静态及‘类分立’格局③”的外国留学生来说又是一大难点。为了解决以上汉字教学的难点、更好地进行对外汉字教学,学者们已经做出了诸多努力,不论是词本位、字本位的教学观点,还是“理据识字法”“字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都推动了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各种对外汉字教学法各有特点,对外汉语熟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各自采取不同的方式,教学时各有侧重,但新手教师在汉字教学初期往往不知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去降低学生理解、记忆汉字的难度,难免产生慌乱、畏难的情绪,此时教学模式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为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基本的结构框架和操作程序,帮助新手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而向熟手教师转变。

教育教学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现状

1.2.1 文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文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余志鸿(1994)在《汉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兼评安子介〈解开汉字之谜〉》中指明汉字符号具有两个重要特征:语素特征与强生成性、块性意合特征与线性意合序列,其次谈到汉字能够反映和能动地作用于汉语言文化,最后总结汉字的文化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文化与对外汉字教学联系起来,当下对外汉语学界关于汉字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意义、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实践研究这四个方面。

一是教学意义,学界普遍认同汉字文化的合理运用能够促进对外汉字教学,其意义主要是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汉字自学能力、提高外国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汉字学习的难度,谭海涛(2003)、罗然(2010)、赵艳梅(2014)、马莹(2016)等都支持这一观点。除此之外,赵艳梅(2014)主张文化知识的导入能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产生积极作用;孙潇(2014)对来华留学生的汉字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主要动机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且对汉字的理解常常“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也没有系统学习汉字文化,这从侧面表示学习汉字文化是外国留学生的客观需求;陈小帆(2022)表示汉字文化知识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放松师生情绪,进而保障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是教学内容,即汉字的音、形、义携带或衍生的文化信息。谭海涛(2003)、罗然(2010)、李冰(2015)、李浩文(2018)等都认为汉字具备表意性和人文性,并且汉字的文化信息显现在汉字的构形结构、释义演变、文化故事中,将其融入课堂后既能展现中国的社会现状,也能反映中国的文化传承,这部分的研究促进了汉字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融合。汉字文化教学内容的初期研究是面向外国留学生整体的、宏观的,其后的研究则更具针对性、专门性。有的学者开始将其设置为专题课以激发汉字文化对汉字教学的最大辅助作用,赵玄坤(2017)将中高级汉字教学实际与汉字文化内涵紧密联系,将纷繁的汉字文化内容整合归类、筛选整理为汉字文化专题课的五大内容:起居生活、婚姻家庭、文学艺术与服饰、军事刑律、宗法制度。

第2章“部件—文化”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2.1 “部件—文化”教学模式构建缘由

通过对部件教学法的细致探索,储诚志发现部件之间的高重现率符合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条件,而部件之间的组合构成正如联结主义的结点连接,那么汉字系统就可以视为一个以部件为核心的汉字网络,以此为思路提出了“部件核心织网法”。王洁冰(2010)将其与趣味性教学理论相结合,进行汉字教学的设想和设计,对该教学法的课堂实施步骤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张丹(2015)对84位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考试情况进行偏误分析,探究汉字偏误的来源,其后运用该方法对来自刚果、尼日利亚、加纳与赞比亚的六名初级阶段留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留学生对特定部件含义的辨识能力、对特定部件位置的掌握程度、对带有特定部件的汉字含义的判断能力。杜雅中(2016)选取《汉语速成课本》中的20个形声字、10个会意字进行教学设计,并以三宝垄国立大学的24位大一学生为教学对象实施教学,课后的教学评估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汉字规律的认知,增强了学生猜测字意的能力,但同时也暴露出不足之处:部件核心织网法对汉字的文化要素较为忽视,对独体字教学的辅助作用较小;对形声字、会意字的适用性更高。目前为止,仅有这三位学者对该教学法进行了后续的丰富与补充,一位限于理论范围,另外两位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践,利用部件核心织网法进行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与之相关的实践研究亟待丰富。

与此同时,文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道路愈发宽广,已有理论和实践证实汉字文化的合理运用能够较好地优化对外汉字教学方法,文化因素与其他对外汉字教学法的结合是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方法的独特思路。“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①”,同样汉字也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如果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汉字时不提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外国学习者也就无法从根源上深刻理解汉字,进而会影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也会对其他语言技能的掌握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2 “部件—文化”教学模式基本理据

理论基础是教学模式的基石,使得教学模式更具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能够保证教学模式的合理构建及教学实践的有序开展。以下将对用于“部件—文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作出相应说明。

2.2.1 联结主义理论

储诚志在阐释“部件核心织网法”的基本理据时就表明受到了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理论影响,汉字系统是以部件为结点的网络系统,一个汉字中的各部件以特定的规律组合,这与联结主义理论相适应,因此联结主义的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作为该教学法的理论支撑。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到60年代发展起来的心理学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旨在研究人类心理在信息加工中的工作机制、大脑在信息处理中的运作模式,以信息加工观点描述认知过程。在其单诞生之初,就产生了两种研究范式:符号加工理论、联结主义理论。前者以符号作为核心向人工延伸,开始研制和使用计算机,通过程序建立计算机智能模型,在70年代末以前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后者以网络作为核心向自然延伸,开始探索和解释人脑,模拟人脑神经建立网络神经模型,在80年代开始占领上风并逐渐居于主导性和支配性的地位,成为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这也被称作为认知科学中的范式转换。1986年,鲁梅尔哈特(Rumelhart , D.E)、麦克莱兰尔德(McClelland , J .L)和PDP(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Group合作出版了《并行分布加工:认知的微观结构之探索①》一书,详细阐述了认知领域的联结主义,提出了联结主义的模型——PDP理论,被称作是联结主义的“圣经”。该书还探讨了较多的语言学问题,包括语言习得、语言理解、语言感知等等,为联结主义在语言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3章 “部件—文化”教学模式下汉字教学探析 ................... 19

3.1 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分析 ................................... 19

3.2 教学内容分析 .................................. 20

第4章 “部件—文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操与效果 ............................. 35

4.1 “部件—文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操 ............................. 35

4.1.1 模式下的教学操作计划 ............................... 35

4.1.2 高频部件的教学实操 .............................. 38

第5章 “部件—文化”教学模式的反馈与反思 ................... 59

5.1 “部件—文化”教学模式的反馈 ........................ 59

5.1.1 学生的体验感受 .......................... 59

5.1.2 教师的听课反馈 .................................. 63

第5章 “部件—文化”教学模式的反馈与反思

5.1  “部件—文化”教学模式的反馈

教学反馈的主要来源是参与教学实践的学生及听课教师,搜集反馈的主要途径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旨在考察本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可推广性,对其结果运用SPSS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