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艺术论文格式、艺术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套色印刷诗歌插图设计及推广——以《日本诗歌合集》插图为例

日期:2023年05月0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57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04281501154694 论文字数:35633 所属栏目:艺术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本文重点围绕套色印刷插图的设计与应用,探讨套色印刷的意义,阐释和组织套色印刷在插图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应用实例,总结套色印刷的设计与应用实际意义。

1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1.1.1 套色印刷

中国关于套色印刷的研究和实践历史悠久,相关文献资料较为丰富,例如郑睿的《日本诗歌合集的流变与影响略述》,《明末清初版刻与水墨画的关系探索》(沈歆所撰写),《明清插图和日本浮世绘的艺术差异》(刘越所撰写),其中众多学者与专家在套色印刷的研究围绕着图文关系与教育意义之上。对于日本的套色印刷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水平木刻套色印刷和与中国水印的区别和联系方面。

艺术论文怎么写

为了更为客观的反映本领域的研究发展,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CNKI文献数据库作为数据源,进行关键词为“套色印刷、中国传统版画和日本版画”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的分析,在文献选取时,时间跨度选择2000年至2022年期间。为得到更准确、全面的数据,对检索结果中的外文文献、会议通知、采访等于主题无关的文献进行剔除处理,在对文献进行导出Refoworks格式以备后续Citespace格式的转换要求,最终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图1.1)。

通过citespace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发现,套色印刷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总结出研究趋势和知识体系。由图1可知,共有259个关键词节点,359条线段,网络密度为0.10107。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节点越大,通过分析与“套色印刷、中国传统版画和日本版画”相关(紧密联系)的关键词得到,排名前30个重要关键词包括日本版画、传统版画、套色印刷、木刻版画、版画家、浮世绘、版画、当代版画、印象派、版画创作、传统文化、版画艺术、中国版画、创作、丝网版画、套色、创作版画、木版画、凹版印刷、影响、李平凡、现代版画、传统、创新、包装印刷、发展、套色偏差、套色系统、学院版画张力控制等关键词(表1)。从整体上看,关键词集中在设计应用、缺陷分析、套色系统上。文献呈现出以传统为出发点,以艺术呈现为载体,以套色技术为驱动,以多元应用为未来指向的整体特征。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日本版画”为54次,首次出现的时间为2000年,说明“日本版画”的关注热点最高,在理论方面相对比较成熟。近些年来,日本版画在吸收我国传统版画的基础上,发展迅速,其优势、题材、绘画手法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关键词出现频次少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是套色印刷、版画的次要领域,与套色印刷、中国传统版画和日本版画的相关性不大;另一方面在于套色印刷、中国传统版画和日本版画出现了新的研究热点。

1.2 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插图设计已经进入了一个多样化的阶段,创作者开始热衷融合的艺术风格和运用综合的技术方法。插图设计和制作的媒介和艺术表达方式也开始重建。当代艺术观念的表述的需要,数码等新技术、新媒介的挑战给当代套色插图设计和制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就套色插图设计和制作而言,传统的技术和风格却不容忽视,它能更好的诠释文化属性和艺术内涵,所包含的布势、模件体系、应用方式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索,而传统的工艺和其他国家独具特色的制作方式则赋予了套色印刷插图在当代语境下新的审美意趣和精神内涵。

在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发现,当代在将套色印刷应用于插图设计和制作的案例中存在如文化要素混杂;片面的追求新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忽略传统套印的重要作用;形式的过渡拼凑等问题。立足民族性和文化底蕴,挖掘传统的套色印刷插图的设计及制作工艺,研究媒材,从对比并且吸纳互通优秀技法和表现形式的角度探讨当代套色印刷插图设计对于理论建设具有学术意义,同时对相关创作起到了参考与借鉴意义。

2 套色印刷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1 套色印刷的概念界定

套色印刷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观念性、表现力,在历史和人文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中,配合制版版画独特的造型和设计表现风格,使其在造型艺术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使用两种以上颜色,印刷在承印物上的文字、图案、符号等的工艺程序称之为套色印刷或套版印刷。套色印刷是中国在印刷史上一个伟大的贡献。

在进行套色印刷时,首先在一块版印第一种颜色;然后,将这第一版的纸张放置另外一张版之上,精确地对应好,然后再印上一种颜色,两色的套色印刷作品便完成了。套色印刷对于印制的程序要求严格,不同种颜色的刻板图案或文字要求一一对应,否则印刷完成后,会出现凹凸不平漏印等情况,需要套色的数量越多,制版数量越多,对技术的要求就更为严格。

2.2 套色印刷的起源

版画的起源于中国,最被接受的观点是,始于中国汉朝(公元105年)。出现归因于造纸术的发明和印刷术的创造和发明,从临摹到书写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简单的复制阶段,是指绘画、雕刻和印刷的分离。最初的版画留在照片雕刻版中,只出现印刷。二是书写阶段,在此阶段,绘画、雕刻、印刷相互分离,相互融合,充分发挥艺术大师的艺术创造力。在这个阶段,版画是从艺术创作中提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流派。版画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比较强劲的,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媒介的变化也让版画表现出不同的类型: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与丝网版画等。

在公元14世纪,元朝出现了套色印刷。元代中兴路(湖北江陵)所刻印的《金刚经注》,采用的是红、墨两种颜色,是现存最早的套印版本。到了明朝,十六世纪末期,这种印刷方法开始普及。闵齐伋,闪昭明,明万历,凌汝享;凌蒙初和凌瀛初在这方面都很有造诣。清朝时期,此项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种印刷技术与印刷技术相结合,就形成了一幅绚丽的彩色印刷。《十竹斋画谱》、《笺谱》在明朝晚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幅版画,拥有不同的颜色差异,深浅不一,阴阳颠倒,每一个细节都是非常严谨与细致。

3 中国传统套色印刷插图的特点与优势 ................................. 10

3.1 套色印刷对文化的传承 ............................ 10

3.2 中国套色印刷的艺术语言 ............................. 11

4 水印套色在日本插图设计和制作中的应用 ....................... 18

4.1 日本水印套色 ................................. 18

4.2 日本水印套色插图的特点 ............................... 18

5 设计实践 ...................................... 23

5.1 日本诗歌之“意象”解读 .............................. 23

5.2 日本诗歌之“联想”与“情感” ........................ 23

5 设计实践

5.1 日本诗歌之“意象”解读

日本诗歌之“意境”是虚实相生的状态,其内核是诗之“景”同诗之“形”的统一,也是“象”与“意”的化合。实体的“象”、“意”为创作者本身建构而成,形成诗歌本身的语言体系;虚拟的“象”与“意”则是由读者通过吸收、传递、消化而形成,内化为对于诗歌之想象,如今,通过套色版画形式的设计介入、艺术加工、插图创作来看,这是一种诗歌虚拟“意象”的二度呈现,为诗歌“意象”的升华处理。

艺术论文参考

可以发现,日本诗歌观的构成有两大部分,一则为“象外”(“境”),二则为“象”(本身之诗歌意象)。“象外”是诗歌景别外的内涵与想象空间的塑造,日本平安朝时期是诗歌发展迅猛的年代,诸多大家提出了“华实兼顾”与“心词相融”的概念,即表达手法与修辞统一,在这个基础之上,藤原公任引入“姿”的概念,《新撰髓脑》里谈及道:“凡歌者心深姿清, 应以心有奇处为优。心姿相具难,则应先取心。心终不深, 则应安姿”。“姿”一字在日语当中为“すがた”,其解释为穿衣之形态。藤原公任将“意象”的要求更为拔高了一个层面,要求一种“姿清”之貌,则是诗歌需要具备“意象”的深层表达,具备典雅悠长的调性与观感,用拟人化、感知化的方式与修辞“姿”来传递诗歌的美学。“姿”的结构也是由虚实相结合的,实体的是可以明确指向的“直观之形”,这是由诗歌的词汇建构而成,“虚”的形态可以看作为“姿”的内涵与心理,今道有信利用浪漫而具有哲理的句子阐释了这一切:“动的心本身是看不见的, 它借助灵动通过可视的“姿”而达到遥远的理念”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彩印与插图套色印刷设计方案的融合,可以丰富设计方案的内涵,提高设计方案的艺术品味。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版画艺术本身的发展趋势。本文重点围绕套色印刷插图的设计与应用,探讨套色印刷的意义,阐释和组织套色印刷在插图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应用实例,总结套色印刷的设计与应用实际意义。并结合具体的文字,将套色印刷中独特的设计风格、技法和肌理效果运用到实践中,为插图设计引入新的元素,将套色印刷的语言运用到插图中。

参考文献(略)